學校要聞 2025-09-18

胡詠翔談AI超級教室 分享精準教育與人機協作經驗

【記者徐若瑋淡水校園報導】教師教學發展中心9月17日中午12時至下午1時30分,在覺生綜合大樓舉辦專題演講,邀請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兼教學發展中心教學科技與學習輔導組組長胡詠翔,以「打造AI超級教室,培養超級自我合作學習者」為題,分享AI應用於教學的經驗,協助本校教師探索AI在課程規劃、評量與教學實踐研究上的可能性。

教發中心主任張月霞表示,教育部近年大力推動自主學習,本校也積極響應,學生能夠規劃並監控自己的學習進程。然而,在AI浪潮下,高等教育教師更需思考如何結合科技數據,改變學生學習行為並培養新世代所需的素養能力。

胡詠翔首先指出,傳統的「自主學習」已不足以因應當前挑戰,必須進一步建構「超級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我調節、共同調節與社群共享調節三方面獲得全面支持。他以北市大經驗為例,說明如何透過 Tronclass 平台蒐集學習歷程資料,並結合AI助教機器人提供即時診斷與建議,讓教師能更精準介入教學。他強調,唯有將龐大的學習資料轉化為知識庫,才能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盲點。

接著他以「精準教育」為例,說明鑑別式AI在教育中的核心應用模式。精準教育包含「診斷、預測、干預與預防」四大歷程,但許多學校往往僅做到前兩步,難以真正改變學習成果。他分享,北市大在實施AI學習支持系統後,不及格率下降4%,高分比例提升17%,顯示數據驅動的即時輔導能有效支持學生學習。

在生成式AI的應用上,他點出教師常面臨的挑戰,例如專題導向學習(PBL)中無法同時觀察所有小組的互動。AI助教機器人能在此扮演「不負責任的學習經紀人」:它不會替學生完成任務,而是蒐集與分析學習軌跡,並透過提示(nudge)引導學生自我調整,協助教師進行適性化教學。但他也提醒,完全依賴AI並不可取,必須思考「人機協作」的界線,避免讓人失去思考與判斷力。

張月霞在總結時強調,打造AI超級教室的最終目標,是透過數據化與透明化的學習軌跡,幫助教師將課堂教學轉化為行動研究,並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面對未來的能力。此次講座不僅展現AI技術在教育中的實際成效,也啟發本校教師思考如何在淡江課堂落實創新教學與研究。

胡詠翔會後特別補充,AI在跨文化學習中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本校有許多國際學生,若能運用AI即時翻譯與轉化學習內容,將有助於他們快速理解課堂資訊,減少語言與文化差異造成的落差。他認為,這將成為本校推動國際化教學的一大助力。

英文系講師許邏灣表示,此次演講讓她重新思考「行為干預」的重要性。她指出,AI的診斷與預測功能,能夠幫助教師更精準地了解學生狀態,但最終仍需由教師進行干預與引導。「教師的行為本身就是在改變學生的行為。如果教師能保持學習動力,才能帶動學生在AI時代持續成長。」

關鍵字 #教學前線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胡詠翔 #超級自主學習 #創新教學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22 | 更新時間:2025-09-18 | 點閱:20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9-18 18:41:51
  • 線上人數: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