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映秀淡水校園報導】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教育學院榮譽教授 Sonia Nieto繼熊貓講座之後,由英文系安排於13日再與她的女兒Crocker Farm小學副校長Ailcia M. Lopez Nieto合作進行第二場演說,主題為「在麻薩諸塞州公立小學的英語第二語言教學(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a Western Massachusetts Public Schoool)」。深入介紹美國以英文作為第二語言(ESL)的歷史,及Ailcia M. Lopez Nieto任教小學推動的現況。現場除了英文系的師生,也有師資培育中心主任林怡君師生,和文化國小雙語班的3位教師前來聆聽,驚聲國際廳現場滿座。
Sonia Nieto由宏觀的美國移民歷史和多樣性的背景娓娓道來。美國作為民族大熔爐,始終存在著非以英文為母語的移民,無法用英文學習的困境。從早期的「自生自滅」政策,到1960年代的雙語教育運動,再到1974年,中國移民向政府提告,終於在《Lau V. Nichols》法案通過後,由最高法院裁定:「提供相同的教育(identical education)並不構成平等的教育(equal education)」,ESL終算有了法源支持,從而改變了美國對待英語學習者和雙語教育的方式。
Ailcia M. Lopez Nieto接著詳細介紹她任教的麻州阿默斯特鎮Crocker Farm小學ESL現況,包括學生組成分析、教師團隊及教學策略,與學校所提供的支持等;在交流時間提出麻州學校的ESL教師們的幾個問題,並邀請現場的來賓和學生進行對話。主題圍繞在臺灣的英語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英語的起點、以及臺灣針對移民學習華語的特殊計畫。在場教育學院師生也加入討論行列,說明臺灣現今學習英語的現況。由於Ailcia M. Lopez Nieto擔任小學教職,英文系也安排Nieto母女隔日參訪文化國小的雙語課程。
英文系主蔡瑞敏在回覆Ailcia M. Lopez Nieto的問題時,介紹淡江大學規模良好且完善的華語中心 (Mandarin program),擁有將近 1,500 名學生,是台灣第二大的華語計畫(僅次於台灣師範大學)。這些課程持續不斷且富有成效地提供給外籍學生、移民和遊客。
參與講座的英文四A胡馨文聆聽兩位教授的分享,第一次認真了解美國的雙語教育。發現他們不只教英文,還很重視學生的文化背景,甚至把學生的生活經驗放進課程裡,覺得跟以前想像的英文課差距很大。身為英文系學生,她發現自己平常練習英文的方式太單一,幾乎都是為了作業或考試。「其實我應該像他們說的,多讓英文變成日常的一部分,比如看英文影片、小說,多跟外籍交換生聊天、或用英文寫一些生活感想。這樣才會進步得更快,也更自然。」 她發現「語言和文化真的分不開。學好英文不是把文法背熟,而是要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真的跟別人交流。」
NO.1230
| 更新時間:2025-11-16
| 點閱:7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