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淦先生在二十年前,為本校創校三十年紀念會上的演講題目是:「大學的對象是整個國家、整個世界」,那麼未來二十年後,大學的對象又是什麼?這仍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課題。為此本校在五月二十四日,舉辦了第一次校內性的「淡江大學2020論壇」,會中我們對淡江大學二十年後的何去何從?提出了許多理想與改革。五十週年校慶的前夕,我們還要舉辦第二次「淡江大學2020論壇」,與會者將是全球各姐妹校大學之校長,我們將討論二十年後,全球高等教育的何去何從?我們之所以將時間座標定為20年,是基於二十年正好代表一個世代,如果今年誕生的嬰兒,二十年後,他(她)們正好在大學接受教育,為下一代著想,正是教育工作者的本份。
我們已經深深的體會到:過去與現在和未來之間的衝突,已經造成了今日資訊社會影響深遠的緊張狀態,使得高等教育面臨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此種衝突與對立,其特性是既要求對高等教育的保護,同時,又要求對高等教育重新定位,尋求新的意涵;一方面要維護傳統文化(歷史性、功能性和累積下來的悠久的傳統文化),而另一方面,又要求回應市場的短期需求(市場管理、學術商業化以及由於社會廣泛地對專業知識需求增加以及就特定市場交換價值而形成的學科與教育從業人員的重新組合)。
學者們已經注意到,這歷史性關鍵時刻之轉變,與十九世紀末的高等教育之學術領域擴大有其同樣的重要性。大約一八五○年代,大學中是沒有工、農、商等學院的。如今,在不斷密集的網路建構下,在遠距教學的愈趨成熟之後,而未來的大學校園中,是否還需要教室,或者學校已經成為僅供學生與教師的見個面的場所、或者校園中僅存多樣的休閒設施、廣大的運動場等……都是一連串嚴肅而必須去面對、深思的問題。
所以在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中,每一所大學都必須凸顯特色,而各大學之間又應該加以協調整合,換言之,為了整體的經濟效益,可藉由地區各大學的校際合作、課程設計,推動校際學術交流,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目前,我已經請張校長與其他綜合性大學正在研商地區性或策略性的資源共用計畫。同樣的,我們校內也應該同步進行院、系之間的「課程重整」和「人才重整」的思考。
誠然,審慎權衡現代學術之重新定位是個錯綜複雜的課題,為追求新知市場上的戰略優勢,往往可為學校在開源上謀得直接利益,但也可能失去學校在傳統理念與道德上的正當性;如果學校集傳統價值於一身,而無營收,又一定拘限學校的發展,所以這是兩種皆合情理的觀念,取捨各有利弊。然而無論如何,在先進國家中,大學教育永遠是引領國家、社會發展的指標,今天各位畢業後即將踏出校門,二十年後正是社會的領導階層,而大學中造就了一批什麼樣的人才以備社會所用,正也該是你(妳)們所關切的課題。所以主動掌握機變,不僅是教育的問題,也是社會進步,國家提昇競爭力的泉源,更是個人生涯規劃,掌握創造的契機。
NO.44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2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