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4-08-09

我以淡江為榮 也要淡江以我為榮

我對母校淡江大學永遠有一份很深的懷念和感情,今年畢業典禮,我特地回到母校參加,看看今年畢業的孩子們,和他們聊聊心裡想說的話。當天我早一些兒到學校,到水源街往后山走一趟,看看沿路的相思林、辭修禪寺,回味當年的學生心情和感受,真的很棒!

回想三十多年前,有很多發生在我週遭的故事可以說,現在的我,是中研院院士,今年又很幸運的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我真的要強調:「我以身為淡江校友為榮,淡江也以我為榮!」我要告訴考上淡江的學弟妹們,淡江也許不是你們的「第一志願」,但最重要的,可以學習到如何建立自信和對事情的看法。

在淡江,我從大學到研究所共待了六年,這兒是培育人格的好地方,從操場望出去,淡海就在眼前展開,可以培養開闊的胸襟,擁有「Open Mind」,校風自由開放;背後的大屯山是我們強而有力的靠山,培養我們的自信心,這些特質對我未來在學術研究的路和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在淡江和很多不同科系的人接觸,學習到他們不同的視野。那時住在校外,我們六個同學包了兩個房間合住,一間做書房、一間是臥室,有數學、中文、化學、建築、灌溉工程系(現在水環系前身)等不同領域的同學,我從建築系同學那兒瞭解藝術、從中文系同學那兒瞭解文學,也學習從他們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

後來在我做學問時,我也嘗試與其他人建立這樣的「界面」,學習與其他人相處、交換意見、建立更完整的思考,朋友常常可以給予一些創新的想法。我相信,大家都有機會像我一樣,好好在這四年裡,認清自己的方向,培養光明的前途。

我回國後在清華大學任教,看到淡江發展很快,卻又能保持良好傳統,覺得很不錯,也常回母校與師生交流,一個好的大學和好的系所,會認真考量這四年中,能培養出學生什麼樣的特質,當年的淡江環境,的確做到了,現在學生這麼多,更需要有長遠的規劃。我在英國劍橋大學待過一年,看到劍橋的學生就算穿得很破爛,也還是具有那股氣質,這就是生活教育的培養。

我們當年在淡江唸書,就是學著如何自己規劃人生,建立自信心,我覺得不必羨慕台大等名校,他們「頂尖的學生」也只佔一部份,在淡江就有許多豐富的資源,千萬不要以為自己不如人,最重要的是把握這四年。我的兩個孩子,老大唸物理、老二唸歷史,都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他們數理方面都不錯,做學問方法、態度比較重要,選擇文史的千萬不要覺得差人一等,如果在這方面瞭解的多,研究做得好,對人類的影響其實更為深遠呢!(吳茂昆口述,舒宜萍整理,馮文星攝)

NO.579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5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9 08:19:20
  • 線上人數: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