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3-09-15

再創高等教育新猷

每年暑假,是我們的大家長張創辦人最忙的時刻,當然今年也不例外,他利用赴美之便,對知識經濟時代中面臨的高等教育衝擊與變遷作了深入的省思。對於教育哲學、理論、制度、組織、研發以及未來願景,都提出了精闢的看法,為了將這些見解能落實在本校的校務發展上,於是將《The future of the city of Intellect》以及《In Defense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兩本書內有關大學未來發展趨勢、組織管理、活化系所等十四篇文章,交給每位院長先行閱讀。創辦人更為了討論時有一定的聚焦,他又利用整整三天的時間,整理出二十個討論議題供同仁參考。

九月一日的下午,創辦人特別邀集各學院院長召開一場長達四個小時的綜合座談會,繼而責成每一個參與者進行歷時一個月的腦力激盪。張創辦人親臨主持時勉勵有加,會中張紘炬校長也以《我國大學教育正在形成的新環境》為題,對(一)大學校院與人口數、(二)大學校院進退場機制、(三)大學的分類、定位與評鑑、(四)大學教育國際化、(五)高等教育多元發展、(六)國立大學法人化、(七)學制彈性化及(八)國際評鑑等八項議題相對提出呼應。無形中已將先進國家的教育理念與台灣目前所形成的大學教育新環境有了密切的結合與互動。

「教育」是一個專業性與統合性整合;包含了哲學認知與實務操作兼具的學域,面對上述的十四篇文章,即便將英文看懂,也很難掌握住作者所要表達的理念。會中,張家宜副校長以其豐富的教育背景提出以下的看法:「創辦人所揭示的二十個教育議題,不能從單項答案思考,應從多元角度思索。也不能單從一篇文章中去理解,應該從整體文章中去批判。」這番話也正一語道出了此項座談會的可貴之處。誠然,本校十個學院的院長,必然是各類不同學術領域的佼佼者,不同學域的素養就會產生不同的思維模式,他(她)們既有殷實的專業學術成就,又有豐富的教育行政經驗,其內容之精采可以想見;加之,目前社會輿論對教育改革的殷切期盼,所以其影響力之大也是不言可喻的。

當教育部即將召開「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的前夕,此舉不僅是對「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的一項重要獻禮,在本校的教育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性的標竿作用,我們除了報以熱烈的掌聲肯定之外,更期待「張創辦人與十位院長對高等教育的對話」一書能早日問世,好書不僅是知識經濟的寶庫,更是人類智慧的泉源。

NO.544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25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18 13:34:22
  • 線上人數: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