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2008-06-14

畢業特刊:珍視校友的蝴蝶效應◎創辦人張建邦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來自於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Lorenz)在60年代初的發現。大意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洛侖茲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中指出: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會使更多蝴蝶跟著一起輕拍翅膀。最後將有數千隻的蝴蝶都跟著那隻蝴蝶一同震動翅膀,其所產生的巨風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在美國德州發生一場龍捲風。

在此六月天,各學校均紛紛舉行畢業典禮之際,我的感覺是:校友之於學校,其所產生的效應之大,當不亞於蝴蝶效應,所以我姑稱之為校友效應(Alumni and Alumnae Effect)。以淡江大學來說,我們的校友超過20萬,遍佈全世界,在各行業展露頭角,現在服務於外交界的有駐馬紹爾群島的令狐榮達大使、澳洲林松煥代表、西班牙黃瀧元代表、阿根廷謝俊得代表、法國呂慶龍代表、越南黃南輝代表等200多人,服務於公職的有財政部李述德部長、教育部高教司何卓飛司長、總務司劉奕權司長,服務於教育界的有中山大學張宗仁校長、東華大學黃文樞校長、台中教育大學楊思偉校長、虎尾科技大學林振德校長、高雄餐旅學院容繼業校長、真理大學葉能哲校長、亞洲大學張紘炬校長、南華大學陳淼勝校長、嶺東科技大學陳振貴校長、元培科技大學林進財校長、南榮科技大學林義宗校長、明新科技大學楊肇政校長、慈濟技術學院洪當明院長。至於企業界與生技界更是不勝枚舉。就是有這些學長的成就,在Cheers 雜誌的問卷調查,我們淡江大學的畢業生在私立大學中連續11年贏得了1000大企業的最愛,可以想見,任何一位淡江校友的一舉一動,其影響之大,是遠超過蝴蝶效應的。

在面臨多元化劇烈挑戰的時代與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下,淡江大學的校友能脫穎而出,絕非偶然。「學問與道德兼俱」一向是我培育淡江學生的理想,尤其在近年來,我積極推動「三環五育」的全人教育,所謂「三環」是指由各系所規劃的「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能,由通識與核心課程設計的「核心課程」,以養成學生生活的涵養與生命的核心價值,由學生事務處推動的「課外活動課程」,以養成學生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五育」則是著重「德」、「智」、「體」、「群」、「美」的教育內涵。在「三環」課程中,大致已涵概了「德」育、「智」育和「群」育,而「體」育方面,我們在硬體建設上,已完成了「紹謨紀念游泳館」與「體育館」,最近我更進一步要求體育室開發了更多樣性的體能訓練課程,這不僅是訓練學生,也包括教職員工,在「美」育方面,我們不以校園花園化為滿足,在硬體上有「文錙藝術中心」以陶冶視覺美感,有「文錙音樂廳」以蘊育聽覺美感,在詩情畫意,仙樂風飄處處聞的校園中,學習尊重環境,擁抱自然,這種淡江人的特質,也正是企業界的最愛。

我之所以會引用蝴蝶效應以比喻校友的莫大影響力者,是由於校友的成長與蝴蝶的成長,在蛻變的過程中,正有絕大的相似性。當同學進入淡江大學,就像在花團錦簇的花園中,剛孵化的小毛蟲,我們極盡能事的保護牠,哺育牠,就是盼望牠成為一隻生命力驚人的「青斑蝶」----躍上國際舞臺的台灣之光。

研究蝴蝶的專家發現:牠雖然只有兩片小小翅膀與一身輕薄花衣,卻永遠讓人有著驚奇的感覺,特別是5月季節,台灣陽明、大屯山上滿山飛舞的就是青斑蝶。 2000年8月4日,日本蝴蝶研究人員在滋賀縣發現一隻翅膀上標有編號的青斑蝶,經過追查,最後發現這青斑蝶身上編號是由台灣蝴蝶研究人員的標記,而當初的標記地點,竟是台灣陽明山大屯山頂。這個發現,引發國際震撼,也讓青斑蝶一舉登上國際舞台。 大家震撼的是,從台北大屯山飛到日本滋賀縣,整個飛行距離達到1800公里,而青斑蝶大小不過10公分,那薄薄的兩片翅膀,雨太大會打濕、太陽太大會曬乾、風太大會吹倒,但青斑蝶卻竟然就只靠著這兩片翅膀,一路飛過山脈、越過大海。大家不懂的是,青斑蝶壽命不過1到2個月,就這麼短的壽命,有什麼理由,青斑蝶堅持要用那嬌弱的翅膀,克服種種氣候困難飛到日本?

讀到這則報導時,我不禁為之動容,我彷彿又看到了大屯山五虎崗上,滿山飛舞的青斑蝶。

NO.720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41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19:16:22
  • 線上人數: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