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OO專訪】第22屆「淡江菁英金鷹獎」得主之一─陳銘師,民國65年本校西語系畢業,任職經濟部駐西班牙代表處經濟組長,是一位以努力為信仰、視責任為依歸的實作者。近年來成功拉近台、西經貿合作的他,面對工作上的勞心勞力,總以:「這是應該的。」一語帶過背後的付出。多年來,在中南美與歐洲間數度遷徙,為台灣外交盡心盡力。回首過去,他感嘆,時間過得真快,大學生活猶在眼前,轉眼之間,他已周遊列國數十年,而淡江也已從荒野中的英專,到現在高樓林立,四個校園的大學園地了。
回憶起大學生涯,一個桃園鄉間純樸的農家子弟,因為高三聽到外國地理老師對中南美洲市場的看好,而選擇就讀西語系。初上台北讀書,跟所有大一新鮮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期待與雀躍,新生訓練時坐立難安的分不清是興奮還是緊張;台上,創辦人張建邦宣布第一屆開放申請輔系;台下,這個甫入校門的新鮮人,便暗暗下了決定,大學四年,他看準了當時台灣的經濟成長而輔修國貿系,對後來從事經貿外交等工作幫助很大。而他用心認真、實實在在的工作態度,在大學時期已經展露無遺,除了主輔系兼顧得宜,下課時,總是巴著老師問問題,他說:「黃煇達老師很有耐心,教文法鉅細靡遺;陳雅鴻老師學問淵博,以全西語授課對我幫助很大,更是啟發我邁向公職的恩師。」雖然課業繁忙,讓他無暇參加社團,但是他的玩樂學分可沒有被當掉,除了常去當時的露天游泳池舒壓;班上同學常常結伴夜遊,在沒有交通工具的狀況下,時常用走的,北海岸、三貂角、石門、白沙灣都有他們的足跡:「有時候太晚,桌子排一排,我們就睡在教室。」這些有趣的經驗不但讓陳銘師與同學之間感情更融洽,也是他在外交工作中,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經驗基礎。
在幾十年的外交經驗中,他從哥倫比亞、烏拉圭到義大利、巴拿馬和現在的西班牙,輾轉多次,文化上的差異,他從不認為是阻力,而是助力,深諳台灣文化的他,反而藉由與他國分享文化,拉近彼此的距離。為了有效率地瞭解一個新環境,他會在旅遊中學習風土民情,認真做筆記,為他的人脈建立個人檔案,因此每到一個國家,總能迅速融入當地,交到許多朋友,而這些朋友也經常能在台灣的外交上,即時伸出援手。例如:駐哥倫比亞期間,台灣加入哥國經貿人員聯誼會的議題,雖遭受中共反駁,但許多國家的經濟參事仍力挺台灣,這件事也成為日後雙方經貿合作一個有利的起步。看盡台灣在國際間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所以我們要做的比別人更好!」台灣在國際間備受打壓,與無邦交國之間的互動十分微妙,他總是積極與對方工商業打好關係,但不取巧,因為只有真心與實際行動,才能跨越文化背景,打動人心。
不僅如此,外交工作也是危機四伏,他回憶:「駐巴拿馬期間,正好遇到巴國暴動,我國駐外參事處被歹徒持槍闖入,正在加班的他與同事們,被槍抵著頭,洗劫一空。」問他是否曾萌生退意,他卻堅定地說:「是工作啊,怎麼會隨便退?」言談間,陳銘師不擅於推銷自己,也不急於居功,但是他總是實實在在地相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能夠克服萬難。秉持著積極的態度,陳銘師多次打破國際間的壓力,為台灣國際經貿關係締造佳績,「堅持」是他一直經營的理念,也是唯一的原則。
國際經驗豐富的陳銘師,對於本校推行國際化十分推崇,也建議後輩,課業之外,應該多到國外接受新訊息、新文化的滋養。他以過來人的經歷,建議學弟妹嘗試外交特考,他認為,這是一種責任制的工作,其所需的敬業與不怕苦,都是淡江畢業生與生俱來的優勢。
陳銘師雖遠在時差6小時的西班牙,但心繫台灣;雖隔著20小時的飛行距離,但他念念淡江。每年都有一批淡江大三留學生或交換生到西班牙留學,陳銘師總不忘為學弟妹們接機;不管多忙、車程多遠,陳銘師一定撥出時間和學弟妹們見面相敘,撫慰他們遊學在外,孤單思鄉之情。陳銘師秉持著淡江克難坡精神,一步一腳印,在異鄉默默耕耘,他期待台灣能在國際之間抬頭,也期許自己用真誠,為每一位走向國際的淡江人鋪上一條坦途。
NO.731
| 更新時間:2022-05-16
| 點閱:1938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