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專載 2009-03-23

生命教育幫助身心多元健康發展

面對全球化的高度競爭及經濟風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長期觀察世界趨勢,向全球提供教育建言「關鍵能力的定義與選擇」中提及架構未來人才必備三大關鍵能力:(一)「人際」能力:與他人一同學習、生活、工作;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尊重、欣賞他人文化與價值觀;處理情緒與感知他人情緒;表達與傾聽;分析雙方利益、達成雙贏協議的能力等。(二)「自我負責」能力,包括:做好人生規劃與設定個人目標、了解自己的才華與極限、了解自己的社會地位、選擇適切工作的能力、將夢想化為行動的能力等。(三)「活用知識」能力:語言的說、寫、表達、溝通能力;數理運算;活用知識與資訊的能力(蒐集、分析、組織、判斷、選擇);活用新科技並使之與生活結合的能力 (如電腦、網路、視訊、網路社群、網路行銷、遠距學習等)。

過去台灣多數學校將OECD第三項能力當成是最重要的競爭能力,並試圖以分數測量,而忽略「整合、活用」。至於前兩項成績單上看不到的能力,卻長期被漠視。

台灣教育的普及雖成就了我國在政治、經濟與科技各方面的長足進步,然而過分重視短效實用、輕忽理想的教育體制,也讓社會開始付出沉重代價,包含倫理觀念的模糊、暴力猖獗、家庭功能式微、社會正義公平維持困難乃至政經亂象等。生活充滿享樂的迷思,成功的定義以財富名牌為導向,與自己生命內涵、人際尊重以及大自然的關係愈來愈遠而不自覺。在這樣的教育、社會之下,青年學子在求學,尋求認同的時期,常無法對生命本質進行深層探索,故而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能了解珍惜與重視自己及他人存在的價值,產生「認同混淆」與「價值混淆」的狀況。因此,當他們遇到壓力事件時,對自己的生命找不出答案、充滿無助與無望;或藉自我生命毀滅進行對某人的報復、贏取他人的注意力。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97年統計顯示,國人十大死因當中,自殺仍高居第九位,十五歲到二十四歲的青少年年齡層升高百分之二點八,與2000年相較,成長幅度更高達六成五以上,這樣的趨勢值得各界重視及教育工作者省思。

從高等教育辦學立場來看,專業知識技術的就業訓練雖是大學教育功能及目標之一,但絕非全部。高等教育目標應讓學生學會如何為工作職涯做好準備,並培養具有生命教育素養、服務學習價值意識、靈性認知的公民,從生活、職業、興趣中尋找人生志業、實現自我的「生命任務」。有鑑於此,中研院曾志朗博士曾提出學校應持續推動且重視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其主要目標為:

一、幫助學生主動認識自我,尊重自己,熱愛自己,進而尊重他人。二、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提昇與他人和諧相處能力。三、認識自我生存環境,了解人與環境生命共同體的相互關係。四、協助學生探討生命的意義,提昇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本校近年來,為強化高等教育品質,協助學生學習厚植生命素質,在通識核心課程開設許多課程,幫助學生探索人際關係、生涯規劃、認識社會及自然環境等與生命教育相關的科目,致力推動「服務學習」課程;本校學務處也辦理許多實務活動,例如同儕守護心理營、「大地、陽光、愛」主題週、樸毅青年、社區老人與兒童的服務志工活動、環保創意社團活動等。未來更要走出校園,辦理生命探索營隊,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認識我們校園與週遭社區文化,學習人我和諧互動能力,培養主動積極、利他服務精神,鼓勵學生擁抱生命,進而學習如何熱愛自我與尊重他人生命,將有形的歲月化為無限生命的延伸。

健保醫療費是有價的,但醫護人員的愛心是無價的;老師的薪資是有價的,但教學的用心是無價的;每餐的菜錢是有價的,但品嚐母親的愛心是無價的;人壽保險的保費是有價的,但生命本質是永遠無價。

NO.745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37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6 09:19:37
  • 線上人數:1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