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飛 中國大陸研究所、管理科學研究所系友教育部高教司司長
選擇在淡江完成碩、博士學位,是因當時除了政大東亞所外,淡江是國內第一所針對兩岸情勢開課的大學;也本著對教育的熱忱,以及國家需要相關人才的自覺,讓我決定就讀大陸所,作為碩士的研究方向。在淡江就學期間,張五岳及劉必榮兩位教授,當時對兩岸的情勢分析及談判理論的專業見解,讓我獲益良多。
張五岳教授授課時口才伶俐、邏輯清晰,且洞察分析兩岸最新動態;而劉必榮老師教授談判學時,提供諸多談判觀念與實用技巧。在完成碩士學位後,為了能在教育專業增進管理能力,決定嘗試從沒接觸的領域--管理科學。記得修習博士學位期間,曾一度無法兼顧,但在指導教授張紘炬校長的鼓勵下,咬緊牙關竭盡心力完成博士論文,以「我國『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之策略管理與績效評估」為題,在教育部推動計畫的同時,一方面也作自我評估研究,這是相當重要的經驗,也因如此,在將來推動的第二期計畫中,我能夠針對第一期實施成果的利弊得失,逐步修正方向,對我工作頗有助益。在兩個全然不同的領域中,養成我從不同層面、角度去看待事物的態度。
從管理角度來看,淡江在高等教育的目標與定位相當清楚,與其他大學最不同的地方,在於推動國際化的策略與眼光,它一直跑在最前面,如:積極推動全面品質管理、學習環境自我把關、積極與各國學術交流、促成學生到國外學習。更特別的是,淡江能培養具有與他校不同軟實力的學生:刻苦耐勞、勤奮不懈;而校友強大的向心力,也是淡江龐大的凝聚力,我認為能奪下連續13年企業最愛私校第一的殊榮,更是實至名歸。
國內高等教育的意義是培養出具國際移動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未來學習的生涯中,學弟妹們不妨在學習過程中自問,我的語文水準是否達到一定的標準?我是否能洞悉國際趨勢,比較其中優劣?在未來進入大學殿堂的4年中,好好思考走向及發展,除了建立「有容乃大」,廣納各種知識的學習態度外,也培養自我終身學習及人際溝通的能力,這是我認為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更重要的觀念。(王育瑄整理�攝影洪翎凱)
NO.793
| 更新時間:2010-09-27
| 點閱:179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