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聊天室 2013-12-09

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 【第三部】時間與空間

導讀 李慶烈 電機系教授

人類的近代物質科學,探究自然界和宇宙的現象與其背後的掌控律則,但卻將人類自己排除在研究對象之外,謹守從心(意識)與物分離的角度出發,一路對物進行打破砂鍋的探究,但卻發現電子群會形成一個共同協調運作的整體,展現出特定「類生命力」的行為,甚至在量子力學中發現,觀察者和量子(物)之間存在著某種耦合的特性,令原本封閉於物質世界的因果律開始面臨挑戰(而因果律和時間概念是息息相關的);即便如此,在非量子的大尺度世界中,由物質科學研究所發展出來的時空特性觀點,目前最廣為人知的仍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四維時空連續體,時間之箭仍然射向未來。

另一類的近代研究從田野調查面向出發,只是被調查的對象是人的意識體驗,相關的調查研究很快發現,人(意識)與物之間存在著一些耦合的可能,這在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第三部〉時間與空間一書中,作者從多種文獻中整理出不少這類的調查研究,例如,「觸物鑑往力」,以及由此所發展出的「天眼考古學」。這種心智與肉體(見第二部),乃至心與物間具有的耦合現象,讓我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物質世界因果律的封閉性是否仍然成立、乃至時間與空間的特性與意義。

其他還有包括作夢、回溯能力、預知能力、靈魂出體以及瀕死經驗等諸多奇異現象中,所呈現出來的時間空間特性,〈第三部〉書亦著墨甚多;當然,和這些現象相關的時空特性,作者仍然一再嘗試以全像模式來解釋,藉由其〈第一部〉中所揭櫫的隱含秩序層,以及普力邦的頻率空間等宇宙全像投影的概念來進行串連,頗有「吾道一以貫之」的氣勢,令人拍案。

但這仍餘留一個問題:針對此一牽涉大物質與大意識的無垠宇宙,欲以人類所創建的語言文字,以及其分別心下,所形成的各種概念語詞,結合人類可以理解的智慧理性與邏輯推演,有辦法恰如其分的對應到此一無垠宇宙同一體的根本特性嗎?這不禁令人想起《老子》的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從「時空連續體」到「全動像投影」,有讓我們的認知更貼近一點「道」的真實嗎?

NO.914 | 更新時間:2013-12-09 | 點閱:163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3 15:19:38
  • 線上人數: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