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大代誌 2017-02-27

【校園話題人物】歷史系榮譽教授周宗賢 古蹟維護中 見證歷史的感動

【記者楊喻閔專訪】「我是臺南人,但很多人以為我是淡水人。」以研究淡水史、古蹟維護著稱的歷史系榮譽教授周宗賢,當年正因著創辦人張建邦的一句話,「學歷史或教歷史應該由近而遠,從自身所處出發,能夠更有親切感,更能理解所學。」當時年輕的他深受感動與啟發,便開始鑽研淡水史的漫漫長路。

「淡水的歷史,上溯至原住民、西班牙統治時期,下至日治時期;淡水見證臺灣與世界諸列強近代交流史,擁有豐富的古蹟,在臺灣史中與臺南有相同重要的地位。」定居淡水近20年的周宗賢,溫柔和藹地細說他在淡江46年,投入研究淡水的歷程。除數十篇相關論文外,10年前即已出版的《淡水:輝煌的歲月》一書,更述說淡水400年風華,並曾主持淡水許多國定與縣定古蹟修復案。

「在參與修復實務時,總會遇到許多趣事與巧合。」其中,讓周宗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發現受聘於臺灣巡撫劉銘傳,來淡水協助建造礮臺的德國人巴恩士之墓。「30幾年前,我在研究臺灣清朝時期建造的礮臺時,就知道巴恩士,但當時不管如何翻查史料,甚至到德國博物館一一查閱有功勳的德國將領名字,都一無所獲。」

直到2003年,在維護淡水外僑墓園、確認墓主名字時,周宗賢赫然發現巴恩士的名字,他欣喜若狂地撫著墓碑,「我找20幾年!終於找到你了。」幾乎放棄尋找巴恩士的周宗賢說,「當下簡直不敢相信,像這樣死灰復燃的巧合居然降臨在我身上。」原來巴恩士在為臺灣建造礮臺後,年紀輕輕就命喪淡水。

有收獲也會有挫折與遺憾,讓周宗賢遺憾的是關於淡水平埔族的研究,「20幾年前,我在竹圍還找到幾個姓『台』的淡水平埔族家庭,但可惜的是他們都漢化許久,幾乎都不會說平埔族語。」他也曾得到在基隆尚有原先居住在淡水的原住民資訊,「但那時我剛接任系主任,研究就先擱置了」,周宗賢難掩懊悔地說,「當時應該去搜尋,也許還有可能找到,現在要找,可能就更難了。」

一直將古蹟維護實務經歷帶入課堂的周宗賢,早年以幻燈片呈現修復現場的林林總總,後來改以紀錄片,讓學生更動態地接觸。並帶領學生參觀淡水各大小古蹟,他獨一無二的導覽解說,讓同學身歷其境地深入了解淡水。

「畢業十幾二十年的學生回來看我,最愛聊的就是戶外參觀的事,尤其在紅毛城尚未對外開放時,我就拜託了認識的管理員讓我們進去參觀,這讓學生印象深刻。」他調侃自己,「最近幾年老了、走不動,比較沒帶同學實地參觀了,要交棒給年輕的老師來做。」

將一生投入研究淡水,周宗賢表示,「找史料是最困難的,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教書46年的他,注重師生感情,一手帶出許多優秀的學生,像美洲所所長宮國威、歷史系助理教授李其霖等都是他的學生,「看著學生能夠努力做著自己熱愛的工作,我就感到很欣慰。」

NO.1028 | 更新時間:2018-05-04 | 點閱:1228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3-28 19:44:53
  • 線上人數: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