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1-04-05

劉亞蘭談《第二性》 多元角度討論性別

【記者麥嘉儀淡水校園報導】通核中心與圖書館聯合舉辦的「通識月性別平等系列講座」,3月22日下午3時10分邀請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劉亞蘭,以「《第二性》對當代性別議題的啟發」為題,來介紹《第二性》,由通核中心副教授徐佐銘主持,近70位師生到場聆聽。

劉亞蘭先介紹《第二性》作者西蒙波娃,是一位法國存在主義作者,1949年完成《第二性》,以社會、歷史和心理學等不同角度來探討性別問題,主張「女性地位低是後天社會制度導致的」,反駁天生女性地位比男性低,更在書中提出「女人不是天生,而是被變成的」觀點。

劉亞蘭接著提到西蒙與她的情人沙特,他們是一生的情人,但是沒有結婚,各自發展情欲關係。沙特是一位存在主義者,主張「存在先於本質,人是被命定為自由的。」也影響了西蒙,西蒙在書中表示「外在力量強加身上就是壓迫,而女性比男性多了一種壓迫。」法國在1944年女性才有參政權,對比紐西蘭1893年和美國1928就有的歐美國家算是很晚。二次世界大戰因男性要打仗,需要女性工作,但在戰爭結束後,女性又被趕回家,所以50-60年代的女性是苦悶的。而法國在1974年才能 合法墮胎,因1971年的「343宣言」,讓不少法國名人,包括西蒙公開表明自己曾墮胎以表達不滿,為女性爭取合法墮胎,身體自主權。

劉亞蘭引用書中的三段例子講述西蒙的理念,第一段為第2卷第1章「女童」,「女人不是天生,而是變成的」該句名言就出自於此,其論述為從小社會或父母對於小女孩和男孩的期待不一樣,男孩的要求期許高,代表他們的價值更高,小男孩對於生殖器的優越和小女孩對於月經的恐懼,都是社會造成的,不是天生的;第二段為第2卷第4章「女同志」,西蒙提出女同志的定義與現今不太一樣,西蒙認為是後天導致的,是為了解決女性的處境,甚至有部分本是異性戀,因為不想面對異性戀的問題才成為女同志;第三段為第2卷第17章「母親」,西蒙認為墮胎不止是女性的責任,還有男性的責任,探討懷孕與情欲的關係。

英文系的潘同學表示,聽完演講對於「第二性」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本新聞連結SDG4優質教育、SDG5性別平等)

NO.1121 A | 更新時間:2021-04-05 | 點閱:106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1-25 19:38:41
  • 線上人數: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