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副教授古怡青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研究領域: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政治軍事史、法制史、歷史地理
文、攝影/張容慈
研究緣起
歷史系副教授古怡青熱愛歷史,從大學生涯至今已從事歷史研究達25年,她以「唐代皇帝巡幸研究」為題獲得科技部計畫肯定,她感謝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專任副教授林桶法的鼓勵,讓她以「陳儀治台與二二八事變」一文投稿期刊,便開啟了歷史研究之路;古怡青也感謝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高明士的指導,在高明士所領導的唐律研讀書會中,深入唐朝研究,「在讀書會中,高老師帶領著學生閱讀《唐律疏議》、《天聖令》等書後,再逐條地向同學說明需要注意的部分,這25年期間,該讀書會共舉辦250場研討會,每場研討會都讓我收穫滿滿,近期高老師剛過八十大壽,讀書會的每個人寫一篇文章給老師祝壽,後來集結成冊出版了《天聖令譯註》一書。」
研究歷程與特色
古怡青說明,剛開始對唐朝的軍事和馬政特別感興趣,因此著手進行研究,當時有學者建議改變研究方向,因為臺灣研究唐代的軍事歷史的學者不多,擔心會缺乏對話對象,因而轉向唐朝的研究交通運輸。研究期間,古怡青陸續發表「唐前期馬政的管理機構-以西州為重心的考察」、「唐前期西北的交通運輸—以西州為中心」等論文後,也將研究重點轉向西南,針對歷史地理深入探討,針對皇帝入蜀事件深入研究,並發表「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等專書、文章。
古怡青分享,從研究中可以發現,皇帝「出門」的情況可以分為「危急與和平」兩種,常見的逃難是屬於緊急的避難,但其實也是皇帝巡幸的其中一種情形,巡幸過程會有五花八門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有深入研究的價值。提及研究程序,古怡青將研究程序分成「找題目」與「找史料」兩大方面,她表示,歷史研究與科學研究不同,科學研究可以透過實驗得知假說成立與否,而歷史需要藉由邏輯思維來辯證,在研讀史料時是「字斟句酌」地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並抱著問題意識廣泛蒐集史料,再透過史料論證得出的結果,她以近期的研究專書《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為例說明,唐朝的首都在長安,當長安發生危難,皇帝會通過蜀道來到四川避難,等待危機解除再回到長安執政,古怡青解釋,皇帝從首都到四川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路線,但去程和返程是否不同,自己親赴現場並比對史料記載路線,轉換成里程數和速度,來考證皇帝的入蜀路線。古怡青提及,從研究中發現,三個皇帝四次入蜀,去程都走較陡的路線,而回程都走平緩的路線,「皇帝逃難考量的是安全性而非速度,平緩的路線速度雖快,但容易會有追兵,所以從考證中可以看出皇帝逃難的考量。」特別的是,古怡青將交通運輸及政權作為切入面,透過4次入蜀觀察政權變化,發現到入蜀事件也反映了當代政權的衰亡。
她也研究唐代皇帝巡幸的車駕,研究車駕級別和形制的不同,古怡青從鹵簿圖中觀察皇帝出巡的儀仗,「皇帝出巡會根據不同的情況乘坐不同的車駕,而車駕有輅、輦、輿3種,輅是等級最高的車駕,是由馬拉著車行進;其次是輦,由人扛在肩上;級別最低的為輿。而車駕也是學問,會依據不同階級、禮制等規劃而搭乘。」學術研討會是古怡青非常重視的一環,她積極舉辦學術研討會,如今年她主辦「東亞文明研討會」、「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學術研討會,她認為,參加研討會是種鞭策也是種學習,透過研討會認識了許多可以互相交流的國內外學者,「透過研討會發表文章,總是能得到從評論人的建議中獲得提點和回饋,讓我得以重新審視思考不足的地方,並加以補足。」
歷史似乎距離我們很遠,但其實並不然,古怡青說明,古代的皇帝的巡幸,就如同現代總統四處考察,古今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同的只是時空背景,「歷史雖是過去式,但不代表不重要,古人的社會經驗,也可以提供現代人的參考,即便現代面臨更多不同的考驗,『人性』始終沒有改變,因此哪怕時代不同,人性仍值得我們借鏡參考。」
研究展望
古怡青認為,研究是一個學者的本分,也是身為學者的根本,期許自己能忍受研究時的孤獨,付出更多的努力,並在學界中有所突破,「找到題目時,往往還是一團迷霧,不清楚最終結論會是什麼,但隨著閱讀史料,慢慢抽絲剝繭,資料會為你找到一條路,事實的樣貌會隨著論證解釋逐漸清晰,我想,這就是身為學者的成就感和快樂。」未來仍持續在皇帝巡幸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期許可從不同的切入面深入探討。古怡青感謝學校給予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感謝覺生紀念圖書館的支援,若有缺書都會透過薦構、館際合作方式取得書籍,圖書館館員總是給予協助,可以說是研究成果的幕後英雄;而學校的研究獎勵,也給予老師許多肯定,是很大的支持和榮耀。」
研究聚焦
。得獎論文
1. 2020/08/01, 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
2. 2020/08/01, 試論唐代皇帝巡幸的乘輿制度
3. 2020/11/17, 試論唐代皇帝巡幸的乘輿制度
4. 2019/07/01, 《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
5. 2019/11/22, 科技部「補助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6. 2018/08/01, 從差役看唐朝流刑的配送與執行
。近期發表論文
1. 2021/03/31, The Reward and punishment of The Escort Carriage When The emperors entered Shu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Journal of East Asian Identities 6, p.64-75
2. 2020/11/27, 以圖證史:從圖像看唐代乘車等級與儀制, 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3. 2019/12/31, 試論唐代皇帝巡幸的乘輿制度, 法制史研究 36,頁1-56
4. 2019/11/23, 以圖證史:從鹵簿看唐朝皇帝巡幸的駕行法制, 「多元視角下的傳統法律文獻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5. 2019/09/21, 製作武則天:從巡幸看武則天的武周革命, 第三屆南開中古社會史工作坊
6. 2018/11/17, 唐德宗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 「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唐代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
7. 2017/12/01, 從差役看唐朝流刑的配送與執行, 成大歷史學報 53, p.53-90
。近期發表專書
2019/07/25, 唐朝皇帝入蜀事件研究:兼論蜀道交通, 五南出版社
更多學術研究內容,請見本校教師歷程系統(http://teacher.tku.edu.tw/) 以「古怡青」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