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1-11-21

大學之道與海岸環境變遷 蘇淑娟分享SDGs教學案例

【記者鄭佩維淡水校園報導】教發中心11月17日中午12時在I501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蘇淑娟主講「大學之道與海岸環境變遷作為SDGs教學之案例分享」,分享此次改善三校(臺灣大學、臺灣科技大學、師範大學)跨校課程通勤問題的「大學之道」,及探討北海岸地區後漁時代人地關係的「海岸環境變遷」相關執行經驗,逾20教師參與。

蘇淑娟說明,該案例希望規劃具安全、健康、舒適、效率、減碳、綠能與文化經濟特質的通學道路,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應用與落實SDGs,養成跨領域視野。「要完成這個案例,得透過團隊合作與時間推移才能成功,過程更猶如料理,須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食材,才能完成一道道好菜。」

「教學這件事,其實是要引導學生擁有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來面對未來的挑戰,所以要不斷地從實作中強化他們對學科知識的信心。」所以,蘇淑娟先請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的老師負責引領學生思考「若交通是一種權力,該如何架構需求」,並讓其成為一種訴求;同時由臺大景觀系老師協助策劃,帶領學生在勘察過程中,了解所在環境的特色。「臺大所處的城南地區擁有豐沛歷史脈絡,周邊有諸多咖啡屋以及二手書店,是個優化大學教育好去處,參與這項計畫的同學期望能研發一套APP標示出商家,讓通勤路上變得更加有趣。」她更透過野外調查讓學生們深入了解社會環境、讓他們更加關懷家鄉,且落實學習知識理論與日常生活關係。

「海岸環境變遷」,則是另一項挑戰,蘇淑娟透過教學研究,探討「後漁時代」的人地關係,「後漁時代」係指漁村社會因時間、社會、經濟及環境變遷等問題,造成海岸環境因污染及氣候變遷造成漁源枯竭、漁傳統漁業人口減少、漁業人口須依賴多元技能方能養家活口、造成漁村經濟活動多元化、漁業娛樂化等現象。過程中需從學術出發與在地產生夥伴關係,並使沿海社區了解問題以共同面對海岸變化,「有好的溝通才能創造出好的結果」她認為研究者應當說服社區,投入在地知識,而非知識給予者成為權威。「即使是後漁時代,事實上是重新審視人與環境的關係。」

不管教學或研究,蘇淑娟提到最大的轉變,在於起初討厭他人講述如何教學,卻又從他人教學角度的分享而自我反思,之後逐漸改變態度,擁有與人合作的機會。她期望在座教師們能重視與學生的對話,並讓學生協作教學,幫助他們擁有思辨、跨域及創新的特質。日文系助理教授葉夌分享,即便主講者是地理學系,與自身專業不同,不過運用USR與SDGs的概念結合地理學知識的發展案例,讓身為外語系教師他的也開始思考,該如何把這兩項概念融入課程,讓教學現場活用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

關鍵字 #蘇淑娟 #大學之道 #海岸環境變遷 #USR #SDG #蘇淑娟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33 A | 更新時間:2021-11-21 | 點閱:123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1-22 14:46:29
  • 線上人數: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