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2-06-05

如何解決學生基礎知識差距 林其誼 張貴傑分享對策

【記者鄭佩維淡水校園報導】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6月1日中午12時至14時在I501與MS Teams遠端同步,邀請109學年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主持人資工系系主任林其誼及教心所所長張貴傑,以「發掘課室問題:基礎知識差距大」為題,分享在遭遇先備知識有落差的課室問題時,各自採用什麼樣的對策以達到課程預期的教學目標,又以什麼樣的研究問題撰寫計畫內容。

林其誼首先以通識資訊教育學門「iOS應用程式開發」課程作為教學實踐研究內容,提出這項計畫前,他發現這門課的教學評鑑呈現落差,多數學生反應課程內容太難,加上修課學生背景差異大,也沒有助教協助,他認為資訊教育學門類都會面臨相同問題—學生多為入門、課程深淺拿捏不易。至於該如何解決?林其誼調整課程難易度,搭配「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實施「合作學習」,讓有底子的學生可以幫助初學者。

林其誼坦言當初自己並不懂教育,因此在進行這項計畫前下了不少功夫,他以109學年度的課程為例說明,先以前測、基礎課程與期中筆試個別評估學生能力,接著替學生分配夥伴後實施進階課程,再觀察期末合作學習成果。林其誼建議在座教師,可使用iclass系統與學生互動並掌握教學進度;同時針對分組學習成效實施問卷調查,以收集學生意見回饋。

張貴傑以教心所碩士班課程「變態心理學」作為研究內容,主要原因在於他發現教學現場中,學生入學前的教育背景與先備知識相差過大,加上該門課程的專業基礎知識不容易理解,因此他研擬「同儕互評」方式,除促進合作學習外還能融入學習法,並藉由「反思寫作」深化學習效果。他考量學生先備特質與知識,循序漸進地建構基礎知識,再搭配課程體驗與反思產生經驗,認為透過反思再行動並搭配現存理論是一種良性循環,其中又以「創造經驗」最為重要。

張貴傑進一步說明,依照教學設計,首先進行前測後讓學生自行分組,互評機制分為「組內互評」其中需要反思及回饋,「跨組互評」則是將全班給予的回饋進行消化與反思,強調以質性評量為主。由於這門課不會有期中考,因此以參訪淡水社區或醫療相關個案作為一次組內互評,接著便是後測與寒假焦點訪談。張貴傑認為教學應從教室走到社區、理論走向實務,還須建立學習經驗並對所學加以反思。

【新聞小辭典】

先備知識:先備知識的意思是,在我們的長期記憶中關於眼前事物的認知經驗。例如我們要想像一隻貓的模樣,大多數的人都能想像出來;但如果要想像臺灣雲豹的模樣,就不見得是人人都能想像出來的了。我們能不能想像某件事,在於過去接觸這件事經驗有多少,而這些過去的經驗,就是所謂的先備知識。

關鍵字 #教發中心 #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 #課室問題 #基礎知識差距 #先備知識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144 B | 更新時間:2022-06-07 | 點閱:1064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4-25 09:58:46
  • 線上人數: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