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芸丞淡水校園報導】衛生保健組10月19日晚上6時在SG319舉辦「運動傷害防護與急救—常見肌貼實作」,邀請體育處助理教授傅思凱主講,吸引逾40位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學生參與。
傅思凱使用簡報說明運動相關知識,利用圖解,說明運動受傷後的第3至4天會最痛,受傷當下冰敷,可以降低惡化程度、減少發炎症狀,在7至10天後,若沒有發炎,可以順利的「日常生活活動」時,才能換成熱敷。除此之外,也說明運動傷害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慢性期中的急性反應;傷害處理方法有侵入性治療、保守性治療;貼布的種類則分為機能貼布、運動貼布(白貼)、重型彈性貼布,以及輕型彈性貼布,適用機能貼布的肌肉骨骼系統運動傷害型態包含:扭傷、拉傷、痠痛與疲勞、腫脹、肌腱炎、軟組織挫傷、滑囊炎、關節炎,最後提到機能貼布用於運動現場的基本原理就是疼痛抑制、促進淋巴循環、支持與固定。
接著進行肌貼實作,傅思凱在現場尋找有手部疼痛、媽媽手的同學,直接示範貼布的用法,他說明摩擦生熱可以讓膠布貼得比較緊,肌貼最多能夠貼3天,洗澡可以碰到水,但要留意不能使用吹風機吹乾,如果膠被除掉,就會貼不緊。參與同學兩位一組互相操作,傅思凱在一旁指導,第一階段先練習貼手腕,學習三個手法,直接加壓、支撐與固定的概念,之後也示範膝關節、腳踝、肩關節、頸部的正確貼法。
排球代表隊隊員、統計二楊鎮聰表示,自己平常就會使用肌貼,只是需要上網查詢使用方法,今天透過專業老師的講解,學習更多資訊,實作下來更有防護的感覺。
關鍵字
#衛保組
#體育處
#傅思凱
#肌貼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51 A
| 更新時間:2022-10-22
| 點閱:103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