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麥嘉儀專訪】溫柔婉約的郭中端,一向精力充沛,進入她通透、簡約、擺滿書架的辦公室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大大小小的花卉及綠色植物,圍繞著整個辦公室周圍、大桌上,會客桌周邊,由於辦公室位在31樓,向外望出去,不是其他建築物,盡是一片生機盎然,還有從各地蒐集來的磚頭、石頭、木材,她就愛運用這些天然的材料,將設計融入自然氛圍,保留大部分原始景觀,讓人身處其中,打開五感,盡情享受溫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和慢活,讓心情放鬆,感到舒服的氛圍。
2022年本校金鷹獎得獎校友:建築系第四屆畢業的郭中端,為景觀建築家,從事景觀設計工作近40年,她於1992年與丈夫堀込憲二共組的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作品有「冬山河親水公園」、「卑南文化公園」以及「北投溫泉親水公園」等知名的景觀設計,獲獎無數,包括2017年獲台北市政府頒發「106年度臺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2021年第九屆台灣景觀大獎中獲得傑出獎等,甚至更在2021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成為第二位獲頒國藝獎殊榮的女建築家。
「環境自然好,如果不保護就不好了。」郭中端1971年在本校畢業後,前往日本求學,這段求學經歷,也讓郭中端未來選擇從事景觀設計,她回憶起在日本求學時,看到很多案例,比如說大正時代1920年建成的公寓,保存舊有工法;曾經前往日本的鄉村地區,發現原來日本的水乾淨透明,居民十分重視水資源,絕不排髒水污染到河流,讓下流居民也可以使用到乾淨的水,也不會隨意浪費。
她了解到整個都市計畫發展,即使區域設計須考慮整個社區,當她參與一項都市計畫,會做市場調查,了解社區的人文歷史、居民的需求,因為社區很重要,由在地民眾自動自發,要像一個「小政府」存在,不是任由民眾決定,應提供正確的知識,符合科學研究和以社區特色為主的發展計畫。
郭中端坦言,在每次設計前,都會先調查周圍的文化,及環境調查,只想著除舊迎新並不好,她認為,景觀是眼睛看到的,在設計時需要「察言觀色」,要想想在地原有的可以變成甚麼樣的,「因為住在區域裡或是周邊的人會流動,氣候會變,但不變的是土地,是山水,要保留臺灣應有的風景。」
「無形的力量定有形很困難。」郭中端表示,臺灣不像美國或是大陸有景觀師,景觀師在臺灣沒有法定地位,在設計時庭園和建築是分開的,導致執行時困難重重,因為景觀師需要與一般建築師或其他專業人士合作,有些想法需要磨合,景觀師常較為弱勢。當她獲得國家文藝獎,「讓景觀設計被大家看重。」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和認識到景觀,本來不願意接受訪問的她,才開始接受訪問。同時她表示:「很開心看到,現在不少建築都加入庭園景觀設計,這代表大家開始重視景觀設計。」
眾多創作作品中,讓郭中端印象深刻有很多,位於台東的「卑南文化公園」,她覺得這很有意義,因為是第一個史前博物館,自己能參與設計,感到十分榮幸;也有位於高雄的車城,是地震後的修復;臺北植物園,早在日治時期已存在,曾舉辦過臺北博覽會。每一個作品都具有它的意義,這讓郭中端無法選擇最喜歡或深刻的是哪一個。
接近40年在景觀創作工作中,郭中端遇過不少困難,不過她卻說道:「困難一直都有,自己選擇的就堅持。」希望設計出的是「乾乾淨淨,讓大家感到舒服的環境」,這也正如她的辦公室一樣,設計簡約, 被不同的植物包圍著,身處其中,令人感到心曠神怡。
當被詢問在淡江建築系求學的日子時,郭中端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忙。」建築系表訂一週就有49堂,經常上課到晚上10點,禮拜六也要上課。郭中端回憶,當時全班只有她一個女生,所以,美式足球比賽她擔任啦啦隊,為其他同學打氣,她喊得最大聲。有一次,她和隔壁班別系同學吵架,竟從舊的教室大樓二樓翻下陽台追人,嚇得當時的助教同學馬上跑過來勸解,幸好郭中端沒有受傷,讓老師和同學都記憶深刻。她笑言,高而潘老師在一次聚會中還提起過。她回憶起:「當時的老師和助教,如今都成為業界知名人士,比如說著名雕塑家楊英風等。」
知道唸建築的同學很優秀,郭中端寄望學弟妹們:「他們可以看看建築以外的區域,因為空間裡頭是為不特定的人。」更希望他們不要局限在建築物的本身,要同時留意周邊的環境,最終的設計要讓周圍都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