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建築系助理教授黃奕智「構築」課程,近年來與USR計畫「淡水好生活」合作,利用暑假帶領學生進行在地社區環境構築營造計畫,成果深獲好評。繼「藝遊微境」、「藝遊秘境」、「正德里燕子遊戲巷」與「藝遊秘境-頂田寮農場再現」後,今年暑假移師宜蘭,與蘇澳鎮岳明國民中小學合作,以「大手牽小手」的方式,進行「友善校園場域實作」的環境教育行動,並於7月15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展示合作成果。
黃奕智說明,「構築」課程係透過自力營建和實作方式,讓學生們深入社區,親身參與設計與建造的過程,認識社區的需求和環境空間的營造,更能透過參與式設計和實作,讓專業知識與技術融入社區,形成共同成長的良性迴圈。今年目標在推動「空間感知與環境教育」於小學與社區層面的實踐,計畫實施前,先由該系教師與岳明國中小學五年級老師,透過課程共備方式討論教案,以引導小學生透過身體感知,進行環境教育與空間觀察為目標,規劃透過參與式設計的討論和環境構築的實作,帶領大學生與小學生共同參與整個環境空間營造過程。
計畫實施為期兩週,由建築系教師帶領大二學生以課程合作模式進駐岳明中小學校園,期間共計舉辦6場參與式設計工作坊,由大學生與小學生們共同討論校園環境議題,攜手創作3件場域實作環境裝置。黃奕智分享發表會當天熱鬧精彩,除參與師生外,還有學生家長、環境教育領域師長社區居民等逾百人共襄盛舉,聆聽小學生攜手大學生的共同構築歷程,並由小學生帶領家長體驗木構實作小木椅,親子同樂。
對於本次計畫,黃奕智認為「大手牽小手・友善校園場域實作計畫」的推動,除展現本校與岳明國中小學對於社會責任和教育創新的承諾,更彰顯大學生與小學生的合作,恰可發揮環境教育與環境營造的影響力,為校園帶來獨特而有價值的建築空間創作,也為學用合一的教育目標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這樣的合作模式能夠持續,為社會和教育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建築一林宜勳認為,參與活動讓自己體會到建築設計其實就是「展現生活中的舒適空間,讓不懂的人體驗舒適感,讓看得懂的人清楚背後設計意涵」,蠻有趣的;王至揚則從過程中感受到團隊的合作和努力,更體會到了規劃、設計和執行的重要性,過程中的挑戰和學習不僅使自己不斷成長,也提醒要保持耐心和決心;周昕潔在參與過程中,和組員一起思考如何實現小朋友的想像與需求,從中發現一些概念可以當作設計的方式,讓她有種「自己也可以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感覺;廖苡均在看到小朋友帶著家長參與自己構想的設計、家長在翻閱自己小孩的書跟模型時,臉上洋溢的滿足感,讓她覺得一切都很值得,「如果自己是小朋友,爸爸媽媽來看我作品時應該也會很開心。」
關鍵字
#建築系
#構築
#淡水好生活
#岳明國中小學
#黃奕智
#大手牽小手
#校園友善場域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67
| 更新時間:2023-08-08
| 點閱:79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