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楷威專訪】「啪!」一聲清脆的拍球聲,將網球高高拋起,迅速揮拍,球便直奔向對方場地,同時在空中留下一道模糊的弧線。這便是校友楊麒令當年打球帥氣的樣子,提及當年的大學生活,他最懷念的是網球場,下課後和同學拋球、激烈揮拍的畫面歷歷在目。對於淡江的記憶,他說:「校園在山上,感覺有點遺世獨立的感覺,其實滿舒服的。」
提到五虎崗上求學時光,導師賴友仁、主任余繁最令他懷念,尤其賴老師不僅叫得出全班同學的名字,知道每一個同學的個性,「他也知道我不喜歡讀書,常常看到我就會講,你要多認真一點啊!不要蹺課啊!」提起和近日辭世的賴老師之間如兄如父的情感,他一度動容。電子系的他平時也常常抱著IBM的打孔卡在電腦室跑程式。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學校就肯花大錢投資在IBM大電腦讓學生使用,真是非常開創性的舉動,他也因此看到學校願意投資資源在學生身上,至今仍覺得感動。
昔日不愛讀書的年輕人,在去年Computex電腦展上,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皮衣加身,成為媒體關注的寵兒,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在這42年間有著許多深刻的轉變。回想當年初入職場時,他一個月閱讀十二本的中外雜誌,有電子產業、電腦零組件等的書籍,不僅自學物料需求規劃、生產與物料控制,也上過好幾個月的德文課、並進修日文,希望盡可能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這時的他認為「年輕就是本錢」,體力好、精神好、睡眠也可以少一些,因此他只要有空,就積極涉獵不同領域,拓展知識版圖。楊麒令從行銷出身,最初與軟體開發似乎毫不相干。而隨著職涯發展,他因此發現早年打下的基礎竟能無縫接軌到新的領域,這樣的例子也與現今的「跨域」思維不謀而合。
「當想學一件事情時,你就要進入那個領域去學習。」楊麒令舉例,跨域學習不應該只是「沾沾醬油」,而是要「打開雷達」全力學習,學到真的進入腦袋產生影響,這樣才有幫助。他說:「凡走過不只要必留痕跡,並且要留下永遠的痕跡。」楊麒令認為他之所以在雲端產業能夠成功,靠的是把每一個環環相扣的業務,都打下穩固的「基礎」。「你如果要成功,最新的技術和產業面全部都要會!」不要停止學習,他說要像他的公司名字——廣達,「要廣又要達」。
穩固的基礎如何發揮魔力一次又一次的取得勝利?他分享當時接Facebook訂單的故事:Facebook當時有客製化的需求,但當時的ODM製造商都沒辦法滿足,當Facebook找到楊麒令,他陷入了抉擇。那時雲端產業的概念才剛開始萌芽,他靠著長期積累的實力,下賭注抓住機會,迎來了第一個大轉型。他也談到帶領雲達在AI巿場上領先,是早在2015年就亦步亦趨地緊盯AI軟件的演進,在2017年Google推出Transformer模型,一直到後來OpenAI問世這段期間,都持續與他們對談。因此當OpenAI和微軟都發布GPU 3.0,公司早已準備好再迎接第二次的大勝利。因此楊麒令認為掌握趨勢的關鍵就是「蹲馬步」,只要基礎做的好,就有辦法做到準確的判斷。「其實在看似無跡可循的市場,也可以用舊有的邏輯來思考出來。」
面對現今AI的無所不在,他認為學校開設相關的必修課程是正確的方向,而就像他反覆提到的:「基礎很重要。」因此,他給學子們的建議是:要懂得如何使用AI,要先懂得AI的原理概念,才能正確利用AI。
關鍵字
#獲獎榮譽
#金鷹獎
#楊麒令
#雲達科技總經理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195
| 更新時間:2024-11-02
| 點閱:544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