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生活輔導組12月5日中午12時30分在I501,舉辦「113提升導師輔導知能研習」,由心不懶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方將任,以「高關懷學生辨識、輔導與轉介」為題,深入講解及分析各種負面行為特徵,提升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察覺度與應對能力,共45位教師參與。
方將任首先指出,校園中可能潛藏著許多需被高度關懷的學生,他們會展現各種負面心理表徵,例如不專心、躁動、不善於社交、自我封閉、動作障礙、唱反調與情緒起伏大等現象。「你會提醒或關懷他們嗎?」方將任鼓勵教師應用心留意這些學生,並學習以適當的方式給予支持。
如何辨識學生是否有心理問題?方將任介紹一個簡單且實用的判斷技巧——「看眼神」,當學生多以眼神迴避、目光飄散或無精打采的樣子,極有可能是壓力或憂鬱的信號。方將任透過衛福部壓力指數測量指標,解釋不同分數所代表的心理壓力狀態,提醒教師應注意壓力指數高於9分的學生,高機率暗示著身心健康面臨危機。心理壓力除了會造成各種負面情緒外,也易衍生出如疲倦、體力透支等不良現象,最後恐轉為身心崩潰的狀態。
接著,他幽默地以譬喻法描述各種負面心理狀態,例如「情緒低落像是洩了氣的皮球」、「憂鬱像是陷入泥沼」、「狂躁像是過度運轉的引擎」、「緊張像是極緊繃的橡皮筋」、「焦慮像是永遠踩不到岸的溺水者」等。他強調,這些狀態不應被簡單地視為個人問題,而是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可能包括但不限於遺傳、疾病、人格、環境與物質等原因。因此,鼓勵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與關懷,以有效解決這些心理問題。
針對與學生的溝通和調解方式,方將任分享了幾個實用策略,例如鼓勵教師挪出時間為學生提供個人諮詢的空間;使用非說教的溝通方式,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與他們進行交流,避免因負面情緒被排斥而更加低落;利用同理心接納學生的困擾,例如說出「你怎麼會想對我說這個呢?」此種反問法,讓他們可感受到支持與理解。
西語系助理教授羅雅芳分享,自己經常接觸到各類特質的學生,透過此次演講,「我對如何以適當方式協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方面,已有更深入的瞭解,也學會辨識學生的負面心理傾向,更清楚應如何有效地提供協助。」
關鍵字
#活動報導
#生輔組
#心不懶心理諮商所
#方將任
#高關懷學生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和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200
| 更新時間:2024-12-08
| 點閱:56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