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颯東風,春煙中,水霧濛濛,此際魂銷與誰道?惻惻輕寒,沃野外,鳥囀琅琅,一番雨光弄花梢。晨微冷、晝輕暖的2月,是立春與雨水微眄流波的月份,雨絲密密斜織出錦繡初春。
漢朝景帝時,二十四節氣排行二、春季第二個節氣即是「雨水」,約在2月18日至20日交節。斯節冰雪消融空氣濕潤,2025年2月輕雨散點洗一山新翡翠,18日酉時夕煙閒心迎來「雨水」!「雨」是動詞,與穀雨、小雪、大雪,均是反映降水現象,標誌降雨或降雪的時間與強度。
雖寒暖相間,但雨氣柔婉春浦回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潮潤的春風拂面不寒。雨水節氣前後,雨細如毛雨潤無聲,柳適萌,花徐綻。
早春雨來細細復疏疏,春耕之際,雨水助力翻土耕種,農諺「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不用力耕田」、「雨水日下雨,預兆年成豐收」。北宋文學家宋庠《淮南早春風雨連日俗以為宜》說「山山能作雨,物物解呈春。」這早春雨水教「農區田溜滿」,農家不勝欣喜。春雨農耕也讓宋代名僧釋智愚無限歡喜,寫著《頌古一百首其一》「煙暖土膏民氣動,一犁新雨破春耕。」
雨潤的早春,風有約,花不誤,年年歲歲不相負。雨水節氣花信風依次是燦燦澄黃似蝶的「菜花」,楊萬里流傳甚廣的《宿新市徐公店》春意盎然寫「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二候「杏花」是十二花神之二月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傳唱千年;與之頗有交情的王嵎《夜行船・曲水濺裙三》心有靈犀寫「午夢醒來,小窗人靜,春在賣花聲裡」。煙雨中杏花飄香,南宋詩僧志南拄著藜杖,吟唱「沾衣欲濕杏花雨」的遊興身影猶在賣花聲中。
霏微春雨中三候是縞袂珠襦白玉冠的「李花」,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寫「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堪稱李花知己,皎白素潔在墨夜中何其鮮明!南宋女詞人朱淑真《李花其二》則讚瀅瀅如霜似雪:「小小瓊英舒嫩白,未饒深紫與輕紅。」
東風散為雨,每個節氣有其獨有的自然變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認為雨水三候分別是初候「獺祭魚」,蟄伏冬藏的水獺在冰融的河畔捕魚,並將魚貝排列岸上,看似陳列慶典供品般。「獺祭」也被引申為羅列典故、堆砌成文。話說李商隱以晦澀迷離的無題詩與持正論的詠史詩著稱,其濛曖風格在北宋蔚為風潮。義山詩隱晦難解,與其善用典故有關,宋人遂稱李商隱為「獺祭魚」。
二候「候鴈北」,《禮記・月令》作鴻鴈北,都指鴻雁皆北歸。三候「草木萌動」,此時逢「龍抬頭節」,飄灑更多雨水,春雨清新,山河朗潤天地明淨,滋養草木萌芽,如韋應物《三臺》所言,「冰泮寒塘始綠,雨餘百草皆生」。元稹《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也寫水氣氤氳林野綠意蜿蜒盤曲,宛若春龍抬頭。晴雨不定,雲色多變,詩人呼應三物候:
####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初春氣息醞釀著重重花影。簾纖細雨,可觀可感可聽,還可入詩入畫入曲。春雨輕潤籠薄煙,歷代文人在字裡行間以最美的文字盡情書寫春雨。且徜徉在古詩詞的雨水裡,為2月早春暈渲上色……
歷經顛沛流離的杜甫終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築茅屋「草堂」安頓,761年如絲如縷的春雨隨風入夜,「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道盡雨水潤澤苗木細膩無聲。杜少陵耕耘園畝添建水亭水檻,春雨如煙似霧中極目遠眺,寫出《水檻遣心》千古名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773年春天,張志和駕舟往湖州拜謁刺史顏真卿,春雨染就一溪新綠,鱖魚肥美,他倆閒情逸致即興唱和,一蓑煙雨一竿風月,張志和在雨絲裡填寫《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常獨步滁州城西郊一處清幽溪汀,這日暮雨急切春潮湍流,寫下《滁州西澗》金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杏花春雨也罷,斜風細雨也罷,暮雨舟橫也罷。除了杜甫讚嘆春雨細潤外,823年早春,55歲的韓愈興味盎然迎春,《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還是一字舒心的「潤」: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無邊絲雨細如愁,悲歡離合也盡在春雨裡渲染著。755年,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前的春晨濛濛煙雨中,已56歲的王維送別即將奔赴幾千里外「安西都護府」履職的好友,寫下千古絕唱《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世道艱難,王維自長安送到渭城驛館。春晨細雨輕撫了驛道微塵;澄淨了道旁依依輕飄柳條,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教人怯問歸期。深情終須一別,滿腔離情化作勸酒聲中一句句溫厚的慰藉,好讓離愁乘著雄壯豪氣越渡關津!初春朝雨從此刻劃在有情人心底,千餘年來,殷勤話別中總飄著渭城春雨。
而夜雨飄零的早春,猶動寂寞人情,李商隱筆下《春雨》寥落春心,「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850年春晼雨水迷濛,伊人杳杳,詩人情思曲折淚痕若雨漬,唯在殘宵夢中重追歡笑。
2月春雨飛夜,闔上詩冊,夕霧依稀籠罩著千年前的夢境,我猶聞笑聲,而你是否看見淚痕?且聽歲月溫柔雨纏綿。(文/楊靜宜)
關鍵字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NO.1204
| 更新時間:2025-02-16
| 點閱:1374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