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25-05-18

【系所領航】陳志欣師生團隊 連續兩篇論文刊登國際重要期刊

【記者陳宇暄淡水校園報導】化學系系主任陳志欣與學生共同發表兩份論文,分別為博士後研究Rajib Nandi與專題生化學四莊詠蓉,發表「Liquid crystal sensor for Cr(III)-citrate detection via interfacial coagulation(可檢測水中檸檬酸鉻含量之液晶感測器)」,刊登於《Analytica Chimica Acta》,影響因子達5.7;另陳志欣指導碩士生張文豪發表「Cyano-substituted Bis((benzothiophen-2-yl)pyridine) (acetylacetonate) iridium complexe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deep r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mitting at 673 nm(氰基取代的銥錯合物(Ir(btpCN)₂(acac)),能發出波長達 673 奈米的深紅光)」,刊登於國際期刊《Dyes and Pigments》影響因子達4.1,皆為該科學研究領域Q1期刊。

Rajib Nandi與莊詠蓉開發此感測器,是利用特殊磷鎓離子材料(THPB)摻入液晶中,當檢測到有毒的Cr(III)-citrate 時,液晶會從暗場變為亮場,實現肉眼可辨識的即時偵測。陳志欣表示,該技術不僅選擇性高、靈敏度達5微莫耳(µM),更可免除昂貴儀器。適合應用於現場水質監測。更為環境中重金屬污染的檢測,提供簡單、快速、有效的新工具,具有實際應用潛力。

已考上清華大學分析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的莊詠蓉,指出未來希望整合學長姐已開發的其他金屬離子檢測技術,共同設計出具多重分析能力的液晶感測器。「藉由搭配不同探針分子,將有機會實現單一元件對多種待測物的檢測。」

現已畢業的張文豪則說明,開發此新型深紅光有機發光材料,具備優異的發光效率與穩定性,所製作的OLED元件,不僅達到外部量子效率(EQE)10.2%,更在200 cd/m²的亮度下,達成190 小時的壽命,為目前文獻中深紅光OLED的最佳表現之一。他指出:「這類深紅光材料,不僅適合應用於高端顯示器與近紅外感測,更具潛力延伸至光動力療法等生醫治療用途。」且該材料合成簡單,亦有望應用於農業照明及顯示技術等領域,展現我國在有機光電材料開發上的創新實力。

關鍵字 #獲獎榮譽 #化學系 #陳志欣 # Rajib Nandi #莊詠蓉 #張文豪 #液晶感測器 # 深紅光 #有機發光材料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17夥伴關係

NO.1215 | 更新時間:2025-05-18 | 點閱:1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5-18 21:22:17
  • 線上人數: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