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5-06-16 NO.1220 學習新視界
【記者陳宇暄新北報導】化學系舉辦企業參訪,6月18日前往菁英會會長暨全國校友總會總顧問林健祥的宗瑋工業,以及新竹台積創新館,由化學系主任陳志欣帶領40位學生,透過實地參訪,認識並了解企業運作,找尋未來就業方向,身為化學系友的林健祥親切全程接待,並勉勵同學及早規劃學習歷程與未來職涯。陳志欣感謝林健祥的不藏私,讓學生就近觀察並認識最先進的設備。
下載:
發布日期: 2025-06-07 NO.1219 學習新視界
【舒宜萍淡水校園報導】化學系副教授謝忠宏、身兼台灣幾丁質幾丁聚醣生物材料學會理事長化材系教授董崇民,與化學四廖聿倫、化學系友蔡名傑、陳詩昀、劉佳怡和黃湘昀,共同研發「有機保焊劑、有機保焊膜之形成方法、聚合物做為保焊的用途以及具有有機保焊膜的電子基板」,做為電子製程中的環保新利器,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發中華民國專利證書,專利期自2025年4月1日至2043年5月21日,共18年。
發布日期: 2025-06-02 NO.1218 學校要聞
【記者黃佳信淡水校園報導】環境保護及安全衛生中心5月26日下午1時30分,在I501舉辦淨零講座,邀請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專案管理師兼環境部淨零綠生活推廣種子教師謝佳霖,以「Good顧家博士的淨零挑戰」為題,分享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的觀念,以及日常可做到的節能行為,近40位教職員工生參與。
發布日期: 2025-06-02 NO.1218 學習新視界
【記者陳浩淡水校園報導】本校財金系今年4名畢業生同時獲倫敦大學學院(UCL)錄取,該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第9,並為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評為G5超級精英大學,其中林重愷和洪依瑄錄取MSc Finance金融碩士班,朱庭儀和賴亮妤錄取MSc Finance with Data Science金融與數據科學碩士班,將於今年9月一同前往就學,與全球一流學生共學交流。
【記者徐芷儀淡水校園報導】為推動產學媒合交流,研究發展處舉辦「2025智慧永續產學媒合會」,5月29日上午9時30分,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HC306、HC307舉行,集合本校教師與產業代表,共同促進人才培育、技術研發的合作交流。會中另舉行聲寶科技捐贈電機工程學系約70萬元設備捐贈儀式,由聲寶智慧家電處處長許銘仁贈予電機系助理教授廖書漢。
發布日期: 2025-05-26 NO.1217 校友動態
1975年畢業的第七屆保險系(現風保系)23位系友,5月3日回到淡水校園,中午包下圖書館一樓古今中外咖啡館,舉辦50週年同學會,當年的年輕同學們,即使白髮多於黑髮,甚至有兩位留起了白鬍鬚,卻不減大家回憶年少的歡樂氣氛,有人一早先來校園逛逛,在書卷廣場、圖書館前、宮燈道、美麗校園中留下倩影,風保系主任何佳玲製作多張手板和氣球裝飾,一起參與,大家現場唱起了生日歌,歡悅相聚。
【本報訊】歐洲科學院院士,丹麥奧胡斯大學媒介研究教授Prof. Jussi Parikka,應本校資傳系邀請擔任文學院熊貓講座,5月29日下午1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有蓮廳發表演說,主題「數位文化的環境脈絡:人類世中的人文研究(Environments of Digital Culture: the Humanities in the Anthropocene)」。他從芬蘭偏鄉的TikTok資料中心建設談起,說明數位科技如何重塑全球地景,以及人文學科在面對環境挑戰時的新定位。
發布日期: 2025-06-16 NO.1217 學習新視界
【記者顏群倫淡水校園報導】覺生紀念圖書館與國企系教授孫嘉祈合作,自5月20日至5月27日在圖書總館大廳學研創享區,展出「圖書館與課程合展——行銷×思維×表達,從閱讀中延伸學習力」,展出國企全英班「行銷管理」課作業海報、問答區和製作實體產品等教學成果,圖書館配合展出《市調分析》、《聚眾商機》和《一聽就懂的邏輯表達力》等多樣行銷相關書籍,歡迎同學深入了解。
發布日期: 2025-05-26 NO.1217 學習新視界
【記者黃柔蓁淡水校園報導】走進郭馥滋的課堂,學生並非坐下聽講或發呆,而是立刻隨著她動了起來。「要觀察自己的體脂肪與肌肉比例,感覺體重有沒有變化?」透過這種生活化的開場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拉近距離,也讓學生關注自身健康。郭馥滋擅長將術科經驗延伸到學科教學中,將運動理論以互動實作方式呈現,讓學生在課堂中歡笑聲不斷,大幅提升參與感。
由財金系助理教授李魁榮、電機系103級畢業校友連睿彬和電機一蘇彥安,共同籌備的社團先鋒行動社,5月20日下午7時,在宮燈教室H115舉辦成立大會。蘇彥安表示,目前已完成連署,預計向學校申請於114學年度正式成立。
【記者黃國暉淡水校園報導】由資圖系主辦的2025資訊週七系聯展,5月23日(週五)上午9時至下午4時,在守謙國際會議中心二樓大廳舉行,分別以創新科技競賽組14隊與課程成果展示組7隊,展出學生創新實踐與跨域整合能力,內容涵蓋人工智慧、互動科技、智慧生活、教育應用、文化保存、數位設計等多元領域。競賽組活動邀請3位業界專業評審,評選結果:創新科技競賽組「織夢藺草:影像辨識與文化學習之旅」獲得第一名、第二、三名為「職有海知道」和「魚與漁與餘」。
發布日期: 2025-05-19 NO.1216 學習新視界
【記者陳宇暄淡水校園報導】物理學系教授暨研發處研發長薛宏中、理學院應用博三許誌恩,與成功大學、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組成研發團隊,共同發表「Epitaxial Ferroelectric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Grown on Graphene(在石墨烯上外延生長的鐵電性六方氮化硼)」,4月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為27.4,5年影響因子更高達30.2。
【記者曾晨維淡水校園報導】大傳系校友潘客印編劇兼執導的電影《我家的事》,將於9月12日上映,近日陸續傳來佳績,5月15日榮獲第27屆台北電影獎肯定,入圍最佳編劇、男女主角、男配角及最佳新演員共5項重要獎項。值得慶賀的是,該片5月13日成功入選台北電影節國際新導演競賽,成為全球443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10部之一。潘客印開心歡呼,「因為劇中一家四口演員全部入圍,對我來說,這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
【記者陳宇暄淡水校園報導】化學系系主任陳志欣與學生共同發表兩份論文,分別為博士後研究Rajib Nandi與專題生化學四莊詠蓉,發表「Liquid crystal sensor for Cr(III)-citrate detection via interfacial coagulation(可檢測水中檸檬酸鉻含量之液晶感測器)」,刊登於《Analytica Chimica Acta》,影響因子達5.7;另陳志欣指導碩士生張文豪發表「Cyano-substituted Bis((benzothiophen-2-yl)pyridine) (acetylacetonate) iridium complexe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deep r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emitting at 673 nm(氰基取代的銥錯合物(Ir(btpCN)₂(acac)),能發出波長達 673 奈米的深紅光)」,刊登於國際期刊《Dyes and Pigments》影響因子達4.1,皆為該科學研究領域Q1期刊。
【舒宜萍淡水報導】本校推動AI教育有成,與淡江中學攜手推動「AI人才ACE培育計畫」,共同打造從國小至高中的全齡AI教育體系,5月15日下午2時在淡江高中國際會議廳,由本校資訊處資訊長石貴平代表校長葛煥昭,與淡江中學校長周國生,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啟動兩校跨學制AI創新教育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