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芷儀新竹報導】為增進教職員生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與尊重,強化多元文化教育意識,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6月28至29日舉辦「全民原教——『文化回聲』部落踏查」活動,帶領逾20位教職員生前往新竹縣尖石鄉鎮西堡部落,實地走訪泰雅族部落,深入認識其歷史脈絡與生活智慧,並體驗傳統文化與飲食製作,落實校園族群融合與文化友善精神。
活動首日上午自淡水校園出發,歷經4個多小時車程抵達尖石鄉。沿途參訪原住民部落,遠眺具泰雅風情的錦屏大橋及秀巒軍艦岩吊橋,並品嘗山豬肉香腸、水蜜桃等當地特產,展開一場多感官的文化探索旅程。下午進入鎮西堡部落後,由導覽人員講解泰雅族利用大自然材料設置陷阱,獵捕山豬的傳統智慧,並指導學員們親手操作陷阱裝置,從中了解野生動物習性與原民狩獵文化。
飲食體驗更是豐富且充滿挑戰,參與者使用在地食材,如桂竹、馬告(山胡椒)與山肉桂,自己動手製作竹筒飯、烤山雞及馬告烤三層肉等傳統料理,由於桂竹堅硬、製作步驟繁複,可從中體會原住民族與自然共存的生活哲學。料理完成後,大家各自享用親手料理的美食,感受從土地到餐桌的連結與感恩心情。晚間則由耆老透過部落物件進行文化講述,如魚叉、長矛、獵槍、獸骨、青銅鍋等文物,引導大家認識部落歷史演進與文化底蘊,強調「這些文物雖未進入博物館,卻是族人世代傳承與集體記憶的具象展現」。
次日行程安排參訪鎮西堡大教堂,該建築為族人一磚一瓦合力建造,除宗教功能外,更是部落重要的社會支柱與精神寄託,承載深厚歷史與文化意涵。教堂外牆也保留著本校學生早年服務隊留下的藝術創作,見證校園與部落的長年交流情誼。隨後眾人至當地果園參與農事體驗,採收紅肉李、香水李、蜜李、櫛瓜、敏豆等季節蔬果。
參與者,典閱組組長石秋霞分享,親手採摘蜜李與櫛瓜後,更能體會原民部落農民在斜坡地形栽種與採收的辛勞,也學習到在地有機種植與友善環境經營的智慧。她並分享自己動手製作竹筒飯的過程,從切竹、裝料到蒸煮完成,雖然費力卻別具成就感,讓人重新思考「簡單」食物背後的勞動價值。陳郁惠則表示,這趟兩天一夜的文化踏查深入生活層面,與以往的講座式活動截然不同,不僅體驗傳統狩獵與飲食,更透過耆老分享,了解泰雅族在日治時期的歷史轉折與族群關係。她回憶搭乘敞篷貨車前往深山獵場、學習製作陷阱的體驗,直呼「難得又難忘」,而耆老以平和態度看待歷史創傷,提醒大家珍惜文物、靜心回顧過往,也讓她收穫良多。
關鍵字
#活動報導
#原資中心
#全民原教
#部落踏查
#泰雅族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21
| 更新時間:2025-07-29
| 點閱:66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