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伯學淡水校園報導】你是否曾想過古人旅行時都帶些什麼?又是如何在沒有相機、手機的年代,記錄沿途的風景?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辦的校園巡迴展《行旅古今》,10月2至16日在L402智慧人文創新實踐基地登場,帶領觀展者從舟車馬步到高鐵飛機,一探旅行文化的變遷。
展覽由第5屆故宮校園大使、資圖三李沂璇策劃,以「旅行」為核心概念,結合故宮典藏文物與多媒體互動設計,串連淡水在地文化,邀請師生展開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李沂璇說明,「很多淡江學生雖然在淡水生活多年,卻對這座城市的了解不深。」因此她希望以故宮館藏畫作〈西山行旅圖〉為起點,融入淡水的地方故事,讓觀眾透過展覽重新認識這片土地。展覽並與東華大學校園大使合作,發展出兼具藝術性與地方連結的跨時代主題《行旅古今》。
展區共分為6大區,以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呈現古今旅人的行旅面貌。「風塵備行」展出古今旅行裝備對照卡牌,從瓠形壺、繡花荷包到現代的保溫瓶,體現生活智慧的延續;「踏浪乘風」運用拼圖與宋、唐、民國畫作,展現古代舟馬行旅的風景節奏;「山水相逢」以近場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音景重現旅途中鳥鳴、溪聲與海潮,讓觀展者「聽見」古人的旅途;「異鄉邂逅」設計Kahoot!互動遊戲,讓觀眾體驗古代旅行的驚喜與挑戰;「行筆入畫」,觀展者可使用活字印章拼貼詩句,或手繪淡水八景明信片,以詩畫留下自己的旅行印記;「旅後歸思」的留言牆,邀請觀眾書寫心得,讓觀展成為一場溫柔的心靈對話。
除靜態展區,L215資圖系教授林信成的淡水維基館VR園區,亦安排「飛遊八景」體驗活動,觀展者可配戴VR眼鏡、搭乘旋轉座椅,從虛擬視角「飛越」紅毛城、漁人碼頭與淡水河畔,感受古今融合的時空之旅。
談及策展歷程,李沂璇坦言挑戰比想像中更多。從行政聯繫、展區設計到文案撰寫,幾乎一人包辦,幸好在資圖系與系學會的協助下,展覽得以順利完成。她認為,旅行不只是移動,更是一種探索與體悟。「古人乘馬、今人搭機,方式雖異,但出發的心是一樣的。」她期盼觀展者能從古畫、詩箋、聲音與VR中,開啟屬於自己的時空旅行,並重新發現淡水的文化魅力。
觀展者、資圖三許博堯分享:「我最喜歡『行筆入畫』那一區,可以用印章組詩,感覺很有創意,好像自己也成了古代旅人。展覽不僅讓我了解古人旅行的方式,也激發對淡水建築的興趣,迫不及待想去探訪每一處古蹟。」
關鍵字
#活動報導
#資圖系
#李沂璇
#故宮
#校園大使
#行旅古今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25
| 更新時間:2025-10-09
| 點閱:52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