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特優教師 2025-10-23

【112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運管系副教授鍾智林 多元互動讓學習「動起來」

【記者曾晨維專訪】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鍾智林,擁有14年全英語教學(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的經驗,榮獲112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肯定。回顧教學歷程,他坦言一路充滿挑戰,也不斷反思與調整,尋找兼顧學生學習與適合自己的教學節奏。每年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教學評量與學生回饋,不斷修正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希望課堂更貼近學生需求,激發學習動力。

面對現今學生普遍學習被動的現象,鍾智林積極嘗試多元方式,讓教學更具互動與思辨。他將SDGs議題融入課程,導入AI輔助教材,並推動線上與同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既然學生不太愛看教科書,老師就得換個方式教。」他笑說,因此用PPT引導學習,結合網路資源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課堂上,也常以生活和社會議題舉例,如「大眾運輸政策」、「公館圓環拆除」、「行人地獄」與「淡北道路興建」等,讓學生從生活實例理解專業概念;並運用Mentimeter、Kahoot!等互動工具活化學習氣氛,「當學生舉起手機參與互動時,教室會明顯『活過來』,那是最開心的時刻。」他也善用圖表輔助教學,讓抽象理論更容易被理解。

他認為,現今的教學助力其實多於阻力,AI技術讓教師能更有效率準備教材並延伸內容,「AI可以幫忙建構課程基礎、省下時間,又能讓內容更豐富。」他也觀察到,學生喜歡結合行動裝置的互動學習,因此每堂課都有手機互動環節,讓學生即時回饋、參與學習。

談到課堂氛圍,鍾智林認為關鍵在於教師的態度與準備。「老師要以積極正面的態度投入,讓內容豐富有趣。」他相信教師的熱情與專業能感染學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盡力教好,學生也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他期勉學生主動思考、互相學習,並語帶誠懇地說:「老師不是萬能的,做不到的地方,學生要學會幫自己。」認為課堂最重要的價值,是營造一個「願意學習的氛圍」。

鍾智林開設的中、英文課程,課後回饋常收到學生的感謝與肯定,讓他感受到善意與認同,也成為持續精進教學的動力。學生的意見也常為他帶來啟發,如建議以EMI方式教授「運輸專業英文」,或希望增加課堂APP互動,他都願意嘗試與調整。長期授課也能讓他不斷優化內容並掌握學生反應,逐步找到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對他而言,教學是一條持續成長的路,「只要有意義、對學生有幫助的建議,我都願意嘗試改變,讓課程越來越好。」

關鍵字 #獲獎榮譽 #教學特優教師 #鍾智林 #運輸管理 #EMI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27 | 更新時間:2025-10-23 | 點閱:6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0-23 18:08:12
  • 線上人數: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