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25-11-22

《來去北海岸看石滬》新書發表 從生活故事帶讀者走進海洋知識

【記者陳楷威淡水校園報導】歷史學系、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覺生紀念圖書館11月18日中午12時,在圖書館2樓閱活區共同舉辦《來去北海岸看石滬》新書發表會。該書以「從生活故事理解海洋」為核心,由歷史系主任、海洋委員會計畫主持人李其霖撰寫故事,中文系校友黃冠與葉麗菁共同創作插圖,以易讀的敘事與溫暖的圖像,引領讀者重新認識北海岸珍貴的石滬文化。

發表會由李其霖主持,學術副校長許輝煌、圖書館館長林雯瑤、海下中心主任劉金源,以及多位教職員工生皆到場支持。許輝煌致詞時表示,臺灣四面環海,但長年以來大眾對海洋的認識有限。本次出版的兩冊繪本獲得海委會「海洋文化領航計畫」補助,意義不僅在於文化紀錄,更在於推動海洋教育知識,讓各年齡層都能以輕鬆方式理解海洋歷史與環境概念。

李其霖介紹,北海岸自新北石門延伸至苗栗後龍,共分佈近百口石滬,是臺灣本島石滬密度最高、形態最多樣的區域。石滬最早可追溯至荷蘭時期或清康熙年間,淡水地區曾擁有近70口石滬,是早期居民依靠海洋維生的重要基礎,「一口石滬能養活9個家庭」的紀錄顯示其經濟價值。他強調,團隊耗時一年進行資料蒐集、實地勘查與訪談,致力於將專業史料轉化為適合大眾的知識形式,讓文化保存更貼近生活。

繪本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住在淡水的石頭爺爺〉以擬人化筆法,讓石滬化身為「石滬爺爺」,訴說其形成、變化與守護情感;下冊〈迷路的鯊魚小弟〉則透過潮汐與海洋生物互動,傳遞環境共生的概念。李其霖表示,若未來無商業出版規劃,團隊不排除將電子版免費公開,希望以更開放的方式推動海洋文化普及,讓更多人理解石滬文化背後蘊藏的知識與人文價值。

黃冠則談到創作理念,指出繪本以「石頭爺爺」象徵歷史深度,並加入鯊魚、老鷹、珠螺等在地生物視角,呈現從過往到現代的生態變化,希望藉由故事情節傳遞環境關懷,讓讀者能以感性方式重新理解海洋。

發表會結束後,不少熱情讀者上前一同合影。財務處會計組郭小姐分享,繪本不僅帶讀者走進石滬文化,也適合親子共讀,帶領孩子從故事中理解環境變遷。

關鍵字 #教學前線 #歷史系 #李其霖 #黃冠 #葉麗菁 #新書發表會 #海洋委員會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4水下生命 #SDG17夥伴關係

NO.1231 | 更新時間:2025-11-22 | 點閱:5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22 16:55:38
  • 線上人數: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