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校歷史學系與馬來西亞吉隆坡廣東義山、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攜手,11月15至16日在吉隆坡廣東義山,共同舉辦「第五屆馬來西亞華人民俗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華人民俗、文資保存、人文交流與跨國比較研究為主軸,吸引近200人參與,深化臺灣與馬來西亞在人文研究的學術對話,推動雙邊文化合作的新局。
本屆研討會獲客家委員會與僑務委員會支持,外語學院院長林怡弟、歷史系主任李其霖、副教授高上雯與陳琮淵、歐語系西文組副教授劉愛玲均參與論文發表或主持場次,並預計於2026年出版研討會論文集。
吉隆坡廣東義山主席楊博耀致詞時指出,吉隆坡廣東義山自1895年創設以來,見證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軌跡。他期盼藉由舉辦國際研討會,能改變大眾對義山的既定印象,並使其轉化為具教育與研究意義的文化場域。
新紀元大學學院東南亞學系教授廖文輝在會議總結中表示,研討會創辦10年來首次以「廣東義山與殯葬習俗」為會議核心,象徵研討會邁向主題化與深度化的新階段。此次不僅匯集跨國學者,更將研究視野由文獻分析擴展至實地田野與文化實踐,有助於深化對馬來西亞華人民俗與社會文化的認識。
會中安排多場主題演講,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江柏煒、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美容分別就「東南亞華人義山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及「坐椅往生的宗教民俗意涵」進行分析。
李其霖發表「褒忠義民宴:客家元素的設計理念」,分享其在歷史餐宴設計、文化再現與USR計畫成果。他說明如何透過飲食文化講述地方記憶,引起與會者高度討論,也促成臺馬雙方在文資保存議題上的進一步合作。李其霖與陳琮淵更拜會廣東義山領導層,雙方初步達成多項合作共識,包括出版「義山文化與華人民俗」系列專書、義山提供本校師生在馬來西亞的田野協助,以及推動跨域實習、口述訪談及園區導覽等計畫。
研討會期間,學界與文化創作者也展開對話。陳琮淵與本屆金馬獎入圍大贏家、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就「過番歌」採集與民俗元素在影視創作中的轉化進行交流,展現義山文化與民俗研究在影視文創領域的延伸可能。
會後,林怡弟、李其霖及劉愛玲前往吉隆坡近郊巴生(Klang)考察,由馬來亞大學教授林德順導覽,探討肉骨茶文化、華人新村發展脈絡、地方博物館與族群文化地景。雙方就文化資產轉譯、地方品牌打造、民俗與飲食故事運用等議題交換意見,並討論臺灣USR及地方創生經驗如何與馬來西亞社群互相借鏡。
身兼東南亞史研究室主持人的陳琮淵分享,此行深刻感受馬來西亞社會對華人民俗研究的重要性,義山雖是墓園,卻已成功活化為集會議、展覽、餐飲於一體的文化空間,打破大眾對義山的刻板印象。他欣見臺馬研究生持續投入民俗與義山文化領域,象徵此一研究方向正迎來新一波學術生力軍,未來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