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慈恩大二下學期某日發現了活動報名系統上的一個到原豐農場採南瓜的農夫體驗活動,不經意報名之後,開啟了她在淡水地區探索之門,接二連三的再報名參加石門採筍、稻草人製作、洛神花採收活動,這才發現:「原來這邊也叫淡水!」
住在石牌的她,是不折不扣城巿裡長大的小孩,生活動線只在學校和住家的直線距離來回。經由這些活動,接連走訪了阿三哥農莊、牛埔農莊,聽到在地淡水人的故事,和返鄉青農的奮鬥歷程,她看到大淡水的地區的風土民情,她說這一切為她打開了一扇門。
「原來不在意兩小時可以認證0.1學分的這件事,但當累積到1.2學分的時候,我才發現,可以湊到2學分作為畢業學分。」這時,她才認真的考慮該再選些什麼課。就這樣,直到畢業共累計了2.2微學分,她喜愛通核中心開設的「生活美學系列--水墨書畫工作坊」活動,甚至前後參加了六次,儘管活動重覆者不予採計,但學分數已經不是她的第一考量。
因活動而結緣,她說太喜歡USR辦公室裡的人,所以今年6月畢業後,在謀正職前的過渡期仍在USR辦公室當工讀生。已經擁有含Azure AI Fundamentals等9張證照的她,未來打算朝資訊業發展。
參與微學分課朝近50小時的她對於微學分的建議是,希望畢業學分能提高採計的學分數。「總覺得 2學分太少了。」因為當學生開始自主學習,懂得挖掘自己所需的時候,是停不下來的。(文/賴映秀)
關鍵字
#微學分
#淡水
#自主學習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49 A
| 更新時間:2022-09-25
| 點閱:889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