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地進入全新領域,明白自己能力不足,持續學習以提升自己。」這是我30多年來不曾中斷的事。我原就讀東南工專電子工程科,服兵役因擔任預官接觸文書業務,因此報考公務人員初等考試,開啟了公職之路。當時認為成了公務員,應加強行政領域的知識,便插班進入淡江公行系夜間部,開始過著白天上班、晚上進修的生活,並在大三時考上高考,而後更成為公行系碩士在職專班的第一屆學生。
公行系擁有優秀的師資,每位教師皆具有相當出色的資歷,我的指導教授陳志民教授當時開設「法學研究方法」課程,讓我收穫甚多,其中「目的主義」這觀念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我,不僅在工作的思維和為人處事上,我總於行事前仔細思考其最終目的,便能更清晰的看待事情,做出最佳決定。
我在公職體系轉調多個不同領域的職務,從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北市立國/高中、國立教育廣播電臺,以及臺北廣播電臺,皆秉持著持續鑽研的精神,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範疇,就主動去了解,也因此順勢再至教政所在職專班進修。如同《靜思語》中的「有願就有力」,只要認定想做一件事,就會傾盡全力的投入,因而我一直以來都勤奮學習,至今依然為強化自己而參與各種研習。
在學期間,我受到許多老師的幫助,後來擔任大法官的許志雄教授幫我寫過推薦信,曾擔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的陳庚金教授也給予我不少關於職涯發展的建議,老師們對於學生的協助與薰陶經常是無形且潛移默化的,因此我十分鼓勵學弟妹,平時可常向老師挖寶,並且多考取證照,畢業後也應保持學習的熱情,堅持自己的初衷及快速學習。
以過來人角度,我對大學新鮮人有五點建議,一、探索興趣找尋領域:在大學階段探尋興趣十分重要,把握機會去嘗試不同事物,就算一時沒有找到也不需氣餒,人生不是只有一種可能;二、學習建立人際關係:師長和同儕都是重要的人脈,與其互動磨合也是一種人際經驗的學習,除此之外,也應把握同儕間單純、無利害關係的相處機會;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掌握自身領域的知識,提升競爭力,未來有機會時才能夠抓住;四、開放思維接納多元:不要拘泥於原有科系的限制,邁開腳步,多接觸其他領域的課程或多參與社團,開拓視野;五、追求夢想設定目標:將目的單純化,一次訂立一個目的,專注且充滿活力去執行,就能有效率地將事情做到更好。(文/王薇婷整理)
關鍵字
#校友
#公行系
#教政所
#胡紹謙
#臺北廣播電臺臺長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167
| 更新時間:2023-08-08
| 點閱:771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