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庭安淡水校園報導】為讓全校師生了解生成式AI工具對學術研究的衝擊與影響,覺生紀念圖書館參考服務組,10月17日下午1時10分在圖書館三樓學習共享區舉辦「ChatGPTX學術倫理」系列講座,首場邀請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研究員潘璿安,以「生成式AI與學術倫理」為題進行分享,逾40位師生參與。
潘璿安以ChatGPT為例,首先介紹其特色、優缺點及使用限制,說明ChatGPT雖然可以減少研究者投入研究的時間,讓科學研究更有普及性與開放性,但仍有原創性不足、資料來源不明,而容易產生學術倫理的爭議。接著她點出ChatGPT在使用過程中潛藏的倫理問題,除了其工具資料庫存在偏見、單一觀點,不利於使用者做出倫理思考及道德決策外,大部分使用美式英文,其思考書寫模式在不同文化脈絡下,可能造成冒犯其他文化的風險。
最後潘璿安提醒,使用生成式AI工具,須留意「開放與包容精神」、「具備資訊查證能力」、「堅持學術研究創新性」、「秉持學術研究的課責性」、「維護學術研究透明性」、「留意可能衍生的法律問題」等重點,她也認為教師不應禁止學生利用生成式AI完成作業,而是教導學生,如何掌握生成式AI工具的優點,並將其應用在學習成果中,還可以塑造融入生成式AI的教學環境,讓生成式AI工具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最佳助手。
西語四陳昀分享,本身對生成式AI議題有興趣,剛好圖書館舉辦這場講座,就來報名,講師口條清晰,內容知識量也非常完整,讓她收穫不少,也特別對生成式AI倫理議題有了更多認識。
關鍵字
#教學前線
#覺生紀念圖書館
#參考服務組
#潘璿安
#生成式AI
#學術倫理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NO.1171 B
| 更新時間:2023-10-21
| 點閱:940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