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樂於助人、重情重義、身先表率及飲水思源
【記者蔡怡惠專訪】眼神堅毅、俐落又穩重,是吳再益給人的第一印象,他以嚴謹帶領、擔任國內三大經濟智庫—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一職已15年,也是臺灣氣候變遷與能源永續協會理事長,主持政府多項重要計畫,熟諳國內能源、環境政策與油電價格,在倡導淨零碳排的議題上帶領團隊盡力盡力,堪稱為我國溫室氣體減量與經濟規劃之重要推手。
「點滴在心,湧泉以報。」服務社會已超過四十載的吳再益,感謝在求學及就業過程中,曾經提攜他的恩師劉泰英、張紘炬等多位師長與同儕,感謝他們的支持,影響他相當深切,形塑出他如今事必躬親、身先表率及積極進取的性格。
民國62年,考進本校統計系的吳再益,因運動傷害造成嚴重骨折,差點被迫休學。多虧當時就讀企管系的室友林全生,毫不猶豫地扛起照顧他的責任,從協助打理生活大小事,到借他上課筆記,才得以繼續修讀學業。
憶起過往,吳再益感念其無私的奉獻,他說:「因林全生沉穩內斂的性格,使個性外向開朗的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放下玩心專注於學術研究,順利進入管科所碩士班及博士班繼續深造。」兩人就如同管仲與鮑叔牙般,彼此相輔相成,也令他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這個珍貴的道理。
求學期間,吳再益經常自告奮勇,上台將教授教過的課,講給其他同學聽,他說:「樂於助人,才華與知識也會跟著累積。」。曾擔任多位優秀學生的家教,教過的學生涵蓋高中、大學與碩博士各年齡層,對教學的熱情溢於言表,博士畢業後也在本校擔任兼任教師多年。
當年服完兵役後,他向指導教授、當時擔任本校商學院院長劉泰英毛遂自薦,積極爭取面試機會,因其出色的表現與認真的求學態度,從一票公私立大學菁英中脫穎而出,獲得工作資格。此次難得的機會,也使吳再益與劉泰英的緣分延續至今,由學生時代尊敬的師長衍生為職場上的長官,一路上受其照顧與提攜,吳再益也積極培養接班人。
「身為院長不能往後看,目光要一直注視著前方。」吳再益說起一路走來的奮鬥過程,特別分享「重情重義」、「以身作則」及「飲水思源」三項適用於任何地方的人生要領。他解釋,掌舵研究院需要具備良好的處事能力和個人原則,在這個資訊化爆炸的時代,進入社會職場後面臨到的挑戰,遠遠超過書本中學習到的知識,唯有不斷學習及成長,才能順應時代變遷。
吳再益建議同學,在學生時期,應累積人脈資源、挖掘自身能力,「團隊合作勝於單打獨鬥,融入企業文化能使你在職場上更為得心應手!」在未來,吳再益期許自己能繼續網羅各地人才、回饋母校,盡其所能地把裏裏外外的資源發揮到極致,促使台綜院發揚光大。
談起永續議題的進展,吳再益指出:「前人栽樹,後生乘涼。」環境的議題涵蓋範圍廣泛,牽扯到能源、經濟及教育等多面向領域,要想讓環境永續的議題耕植於教育體系,不應只仰賴環境專家的推廣,而是結合上述要點,做全面性的統合與協作。他將環境議題比喻為一個蹺蹺板,其中左邊代表經濟發展,右邊代表環境保護。
臺灣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中,過於偏向經濟層面,吳再益坦白說,環保意識的培育不夠成熟,「如今能否實現兩者的平衡,提升社會對於環境的重視,關鍵在於能源的分配及使用。」面對全球綠色意識的抬頭,政府、企業和校園紛紛成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以加強企業及自身的社會形象。吳再益強調,我們生活在科技的時代,應當善用科技的方法來解決環保問題,呼籲大眾應從小地方開始落實,共同節省能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