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3-11-26

性平書寫講座 侯如綺說明女性文學流變與發展

【記者鄭佩維淡水校園報導】性別平等委員會11月22日中午12時,在Q409舉辦性別書寫講座,以「談臺灣女性文學的世代變化」為題邀請中文系副教授暨女性文學研究室主持人侯如綺,領銜在座師生探討女性文學中的性別意識流變及發展,秘書長劉艾華等逾30位師生參與。

劉艾華致詞提及本次主題「女性文學」,是侯如綺長期關注的領域之一,女性在歷史上總是受到許多壓抑自我的情況,甚至將對社會的不公及束縛,透過文學的方式表達自我、追求權利。「此講座是本校成為教育部辦理『設置大專院校性別主流化資源中心』之性別主流化試辦計畫夥伴學校,所舉辦的系列性別平推廣活動之一,期望大家能夠踴躍關注與參加,認識性別主流化落實性別意識。」

侯如綺首先說明,自身以研究臺灣文學為主,對於性別或女性研究則認為「自己身為女性就該多關注這方面的議題,也因為成為女性研究室主持人,讓我能夠更加深入瞭解。」接著提及女性文學研究室的創辦過程與發展,前二階多半以研究生為主,目前則是帶領大學生團隊舉辦特展、座談會等活動,去年也曾和淡江之聲合作錄製podcast節目,推廣性別意識。「經過25年的成長,明顯感受到女性文學的變化,在過去女性文學常常被忽略甚至自我懷疑,直到現在逐漸創作屬於女性的空間,畢竟兩性與性別意識問題依舊存在於這個多元社會之中。」

侯如綺接著分享「世代」的意義,應該在於「有共同的歷史經歷」,臺灣女性現代文學自日治時期開始,此時期女作家並不多是因教育程度不高;蓬勃發展的第一時期是50年代,再來則是普遍受過教育的80年代,到現今千禧作家出現並朝性別書寫方向邁進。她更進一步舉出,50年代作家誕生是因為「金錢」的緣故,更受到五四運動思潮,打破封建追求自我,如:童真《穿過荒野的女人》;隨後1971年呂秀蓮等人發起「新女性主義運動」,出版《新女性主義》推廣相關論述,以建立男女平等觀念,但多以知識女性和職業女性為主,如:廖輝英《油麻菜籽》,以自傳性小說陳述兩代女性、透視兩性話語構成,代代相傳成為框架。

至於90年代後的女性主義,侯如綺解釋前幾波所追求的「異中求同」、「同中求異」,都是在高等教育與中產標籤之下,以現今角度來看該提倡「異中求異」,重新審視其他婦女與邊緣群體的處境。「千禧世代作家文學特色是邊緣女性主體思考同時加入臺灣元素。」如:邱常婷《千萬傷疤》融入民俗與恐怖元素、創傷與遭受性侵的女性。最後,侯如綺認爲「女性的問題不是只有女性」,在性別刻板印象框架中,男性同樣也遭受迫害,「大家都處在性別框架裡,在關心自我同時也在關心他人,甚至開始反省是否有些女性以女性主義知名,製造性別紅利?」性別問題一直都存在,呼籲女性該有更高的自覺,在拆解性別結構的同時,也能重視女性本身創造力,邁向未來。

關鍵字 #教學前線 #性別平等委員會 #性平書寫講座 #侯如綺 #女性文學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5性別平等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74 A | 更新時間:2023-11-26 | 點閱:620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11-23 11:16:45
  • 線上人數: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