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之窗 2024-05-27

【賽博之窗】雨潤風和新苗漸長 賽博帶你邂逅生機盎然的小滿
薰風初入、綠槐高柳。道別春天後,「立夏」揭開了夏日故事,然而世間情節總是跌宕起伏,晴雨穿梭的時日難免還蹀踱糾纏著暮春映像。直到謝了一地薔薇餘香幻夢後「江河漸滿」,迎來臺灣農諺所謂「雨水相趕」的梅雨季,風雨瀟瀟的小滿天才正式宣告夏季至此全面開展。煙波細雨風滿棹,且閒聊一回和潤而遠、清麗而靜的「小滿節氣」吧!
任石壑帶雲陰欲雨也罷,又愁陰久礙蠶眠也罷,寒暖既濟的「小滿」是夏季第二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中排行第八。約在5月20日至22日之間交節,暖氣動螽斯,蜻蜓立荷,蝶戲紗窗,2024年的小滿是5月20日戌時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小滿得名緣由:「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曆書也指小滿是萬物始茂:「萬物長於此小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謂小滿。」生動描寫春雨灌溉下黃河流域一帶麥穗穀粒逐漸飽滿,但尚未成熟,故而得名「小滿」。
物盈著傾、物極必反,這是個智慧的節氣,小小自滿尚有繼長增高空間,過度自滿則止步不前。古人在「滿」字前加一「小」字,頗有平和淡泊立地修煉之況味。
傳統記日法,五日為一候,茅檐籠樹暝含煙的小滿三候分別是,「初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
小滿時節,苦菜扶疏!農諺說,「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詩經》中「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荼」即是苦菜,苦菜應是民間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翻閱《逸周書》也記載著:「小滿之日,苦菜秀。」食用當令苦菜,是古代時節習俗。
調劑陰晴作好年,中醫有一說:吃苦旺心氣。小滿過後鬱暑蒸熱,攝食當季苦菜以清熱解毒、安心益氣。是頗為符應天人合一的養生食補方法,也是實踐「防未病」的養生醫理。
斗轉星移,天氣逐漸炎熱,「靡草死」是指喜陰濕的植物因日照漸烈而易枯萎衰敗。又,古人描述百穀成熟期為「秋」,「麥秋至」則是說麥子至小滿尾端已近成熟。同一節氣,靡草逐漸衰枯,苦菜蓬勃秀出,田家滿心等待冬麥收成時期,也開始種植黍稷。在在反應著天地間循環往復的自然秩序規律,想來,絕處無望與新生憧憬實則不斷輪迴,榮枯興衰唯泰然。
四季有序,萬物有時,二十四節氣蘊涵著生活美學和智慧。日月盈昃,辰宿列張,一年三分將一,萬物初盈,天光溫暖明亮,最宜誦讀幾首浪漫又實在的小滿詩句。宋代歐陽修就有兩首詩記述小滿,在《歸田園四時樂春夏其二》前四句正勾勒農家時節舒心恬靜的田園生活:
####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夏風吹過,草木深處隱約有小小茅舍,嫩綠色的麥穗在風中搖曳,如稚子搖頭晃腦般憨態可掬。詩人目光所及,還有肥碩青嫩的桑葉,足以讓蠶兒吃飽好抽絲拔繭。此情此景與其學生蘇軾所寫「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相呼應。詩人另一首五絕《小滿》更加色彩斑斕,贈我心頭一抹微光!
####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 最愛壟斷麥,迎風笑落紅。
從冷色調的綠柳與藍夜,轉為暖色系的黃麥與紅花。綠柳枝頭有夜鶯清鳴澈啼,夜空流淌著月色。詩人最喜這時節田壟麥浪疊疊,在初夏涼涼的晚風中被輕輕搖醒,推窗,伸手接住一縷夢囈般清香,笑看滿地落英,是何等稱心愜意呢?讀來,盡是令人莞爾的淘氣!
兩首小詩淋漓盡致呈現著一代文豪歐陽修天真快樂的禀性,我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沒有裝腔作勢的「醉翁」形象。而元朝詩人元淮七言絕句《小滿》則寫節氣裡的見聞與感動:
#### 子規聲裡雨如煙,潤逼紅綺透客氈。 #### 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
細雨迷濛如煙似霧,布榖鳥聲聲催促農事。不知覺間,濕潤的空氣浸透著毛細孔,彷彿雨巾風帽。黃梅映水、春蠶結繭,正是農忙。小滿時節農村的旖旎風光,在元淮筆下橫生樂趣。明永樂年間進士李昌祺也寫了一首明麗動人的七絕《小滿日口號》描繪濃鬱的節氣情趣:
#### 久晴泥路足風沙,杏子生仁楝謝花。 #### 長是江南逢此日,滿林煙雨熟枇杷。
光照盈盈的小滿時節,不妨乘興且徘徊,散行於鄉間小徑,發覺日前煙雨籠罩下的泥濘小路居然攪起風沙。放眼而望,青翠翠的杏子果實纍纍,伴隨著楝樹美麗的粉紫色花飄飛,蔌蔌清香,無比明媚。若要問小滿時節有哪些時令水果?摘盡枇杷一樹金,詩人馬上想到林間盡是鮮嫩欲滴的枇杷。熟梅天氣,詩人筆下的杏子枇杷,給小滿增添幾分鮮爽,讀來口齒生津,誘人的果香豐滿了初夏記憶。
小滿是物候,也是心態。不滿則憾、過滿則溢,人生啊!小得盈滿,方是圓滿。我們談中庸之道,講究入理入情。花未全開月未圓,最美!照見一種不多不少的人生節奏。初夏清涼明朗,享受生機盎然的當下,不驕不躁也淡然,一切都是剛剛好。
乍晴何所喜,雲際遠山攢。您應也覺得飽含「致中和」的小滿,蘊含順天應時的人生之道吧?!適值萌發魅力的小滿節氣,世間萬物努力生長著,且將歲月淺斟低唱,自勉蓄力前行之餘,誠願您所遇皆自在從容且歡喜!(文/楊靜宜)

關鍵字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184 A | 更新時間:2024-06-17 | 點閱:721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7-26 17:51:40
  • 線上人數: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