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映秀淡水校園報導】「如果2個人在山上遇到熊,到底該不該跑?」本校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志勇昨天(24日)上午在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於高雄軟體園區南區舉辦的「高雄軟體園區CEO聯誼會」上,透過講座的第一張PPT告訴全場近百位園區企業負責人:「不僅要跑,還得跑得比另一個人快!」藉此說明「產業AI化」不能等,並提供「彎道超車」的轉型思維,分享應用實例。
在1小時的講座中,張志勇以「產業AI轉型之思維、機會與應用案例分享」為題,協助與會企業領導人掌握AI產業最新趨勢與應用契機。
「海嘯來了,不會游泳的人只能躺平。」他鼓勵CEO們結合人脈,發揮6個人就能連結全世界的力量,快速落實產業AI化,迎接世界潮流。他建議做到兩件事:「不僅要鼓勵勤於學習AI的同仁;也要推廣以AI為工具所精進的業務。」讓這場園管局自COVID-19疫情以來,首度在該園區舉辦的實體聯誼會,充盈了振奮人心的氛圍。
張志勇特別提醒,生成式AI是進行式,未來3-5年間即將有令人驚奇的進展,AI 將從螢幕中與辦公室人員互動的文案與動畫工具,走出電腦,化身為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包括Line中的軟體對答機器人,到為我們工作的實體機器人。在下一個階段,產業AI化的機會便隨之而來,透過「AI代理人(AI Agent)」,可將工作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串接起來,在無需寫程式(No Code)的環境下,形成一個自動化的工作流。而AI的身分,也將從導師、勞工、班主任,躍升到「AI代理人」。接下來,將AI晶片植入機器人,將能夠分擔人類的勞務,「機器人將能做人不想做、做不好的事。」
目前在台灣松下(Panasonic)擔任顧問,為高階主管開設AI培訓課程的他說,以後開冷氣、洗衣機、電視都只要開口發號司令就行,機器還能夠根據聲紋選擇預先設定好的個人模式。不管軟體機器人(APP)或是硬體機器人(如機器手臂),透過大語言模型的快速發展,溝通能力、協調思考能力跟著迅速提升,未來將遍佈人類生活之中,從炒菜、搬運貨物,到醫生巡房,與病人、家屬溝通,都能夠進入全新的階段。
張志勇與產業界密切合作,將AI研究與產業界交流,特別接地氣。近年並參與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主辦的「AI應用鬥智賽(AI Talent)」,以學者之姿帶領淡江學生們,解決企業痛點,持續創造佳績。目前除了台灣松下之外,他還擔任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台北榮民總醫院、振興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人工智能、精英國際教育集團、程曦資訊等公司的顧問,同時負責陽明交大產業半導體AI課程的規畫與講授。
會後聯誼會進行餐敘,不少CEO趨前詢問張志勇產學合作及徵才的機會,龍達化粧品美容集團總經理林相達在臉書上發表心得表示深受啟發,認為張志勇對當前AI的變革提供精闢見解,並剖析當代產業升級與企業決策應用,讓他對於未來AI技術導入策略有更明確的思考方向。「這樣的跨界對話,不僅擴展了視野,也強化了彼此間的資源鏈結。」
關鍵字
#產學合作
#張志勇
#高雄軟體園區CEO聯誼會
# 資訊工程學系
# 產業AI化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8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7夥伴關係
NO.1213
| 更新時間:2025-04-27
| 點閱:469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