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25臺東設計徵件暨展覽「Build-UP Taitung」徵件決選結果揭曉,建築學系應屆畢業生龔詠綸畢業設計作品「世界島嶼學校據點:與蘭嶼對話」獲選為建築空間組銀質獎。這個將國小校園與達悟部落串連成文化教室的提案模型,於7月份公開展覽之後,將陳設於設計標的朗島國小。龔詠綸希望這個提案能有助於國小風災後校園修復工作,並表示:「要把這個設計的故事講給當地的小朋友聽。」
臺東縣政府多年來舉辦「Build-UP Taitung 臺東設計徵件暨展覽」邀請國內以臺東建築、景觀、社會設計等跨域議題學生提案,今年是以循環未來【Circular Futures】為主題,呼應當代全球設計趨勢,強調地方資源的永續利用,並透過創新思維開啟未來可能性。龔詠綸以其獨特的在地設計理念,在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贏得評審青睞。作品不僅展現了對在地文化深刻的理解,更提出了對未來建築與環境共生的前瞻性思考。評審團長陳哲生及擔任評審的臺東縣長饒慶鈴聽取設計理念說明,表達讚賞。饒慶鈴認為他挑選了一個非常具挑戰性的題目:「朗島國小外圈原本是縣政府設立的舊建築示範基地,你將目前廢棄的場域做重新整理及重新利用的想法非常好。」
「作為建築學習的畢業設計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龔詠綸走訪台灣各地,嘗試去發現臺灣,因緣際會來到了蘭嶼。深深著迷於蘭嶼的特有的文化,從拜訪當地國小的主任老師、研究學者、旅外與當地深耕的地方工作者開始,在多次打掉重練的過程中,深獲啟發。
在熱心的朗島國小主任周家輝支持下,龔詠綸提出了「世界島嶼學校據點」作為願景,嘗試從本校法文系校友,文學家夏曼藍波安的文字轉譯中,探討空間呈現的可能型態作為設計意圖,再以朗島國小為核心,朗島聚落所在的山海軸線展開。透過校園活動軸線的延伸,將校園中亟待修復的傳統文化空間打開,串連到部落中居民主要的聚集所在,成為一個可以開放參與達悟文化的學習空間,也將整個部落當作教室。
龔詠綸的設計以向達悟學習的角度,觀察聚落的形成軌跡、家屋型態如何抵禦極端氣候、探索達悟族獨有的共有性,達悟生活的模式,嘗試討論一種屬於蘭嶼的寓居(dwelling)存在樣態。
指導該設計的建築系教授黃瑞茂肯定這個設計:「得獎不僅是對龔詠綸個人設計能力的肯定,也是肯定他的建築初心。」他表示,這即是設計者來到真實的生活世界尋求建築的作為,以及建築教育中所強調,植根於對在地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承諾。(文/建築系提供)
關鍵字
#獲獎榮譽
#ESG
#建築學系
#龔詠綸
#黃瑞茂
#朗島國小
#達悟族
#臺東
#蘭嶼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21
| 更新時間:2025-08-11
| 點閱:3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