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視界 2025-08-12

教設系地方學習工作坊 融入在地社區營造

【記者李而義淡水校園報導】教育與未來設計系7月7至19日,舉辦「捷運淡水站前街區:社區營造地方學習工作坊」,活動搭配教設系碩士班「地方學習專題」,以暑期集中方式進行授課,帶領學員探索地方學習(Place-Based Learning),透過真實淡水地方場域實作,進行現象觀察及參與式規劃學習。

工作坊首日由建築系教授黃瑞茂的說明揭開序幕,主題為「在一個變動的都會經驗中,如何探討地方?生活街道、日常生活與田野工作」,指出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應從地方出發,觀察淡水在城市中的地位,學習如何在變動下談地方,並以紐約都會圖書館和赫爾辛基oodi圖書館的功能來帶入,述說城市是觀感、行為與信念匯集而成的心態,將城市種種當作學習對象,除了已經客觀化的知識獲取之外,學習理解「城市『如何成為』一個地方」,再以生活計畫與路徑展開一段的時空旅程,告訴學員如何在場域用數字、圖像引導來傳達給觀眾。

工作坊透過分組延續前一次工作坊在英專路的規劃成果,擴大範圍和聚焦議題,主要分為幸福里、鄧公里、鄞山寺和淡江戲院大樓空間,學員的方向分別有巷弄空間、地圖繪製、空間使用與設計與市集設計。第二天分別帶領學員前往幸福里辦公室、鄧公里辦公室,實際與里內人員對談,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並以此作為後續學員在發想的基礎。

第三天另安排前往萬華大水溝二手屋參訪,從老社區地下室空間改造成的複合二手屋。學員還擔任一日店長,協助二手屋進行物品分類、判斷去留,箱子裡有二手衣物、飾品、生活用具、水壺、廚具、玩具、郵票、CD等物,開箱時更頻頻發出的驚呼,發現許多有趣而且少見的二手品,以及很多保存很好甚至全新的用品。透過活動,學員除了體驗了身為店長選擇物品的判斷力,也同時以來店客人的角度評鑑一下商品的價值。學員後續在店長帶領下,前往南機場國宅一期、二期和三期,觀看南機場社區的歷史脈絡和都更發展。

歷經一週的時間,4組完成3-5張A0大小的呈現海報和企劃書撰寫。四組主組與內容分別為「幸福街道從心出發」透過里民手作活動和綠化,為幸福里設計一條人本生活街道;「鄧公低碳溪遊記」沿庄子內溪源頭規劃一條走讀路徑,結合里民參與和生態低碳活動;「日落月出」以公明街淡江戲院舊址為改造主題,從建築模型呈現空間再利用結合社區共創的願景;「淨心生活日」則設計在鄞山寺開辦市集,結合周遭鄰里生活手工特色和永續淨零為目標。發表當天,幸福里里長李佳倩和鄧公里里長邱美津特地前來觀看,課程邀請教設系助理教授邱俊達、朱庭逸及教師游子頤進行講評,3人針對各組可行性、關聯性、主題核心串連、議題縱深等角度進行評論,希望各組能夠將計劃設計至更完整更完善的程度。

運管系吳思萱因為同學邀請而參加該課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幸福里進行田調觀察,由於不曾接觸過相關調查方式讓她覺得很特別,其次則是初次接觸到共編程式Miro,讓她透過兩週的練習熟練了不少。教科系鄭媛心覺得地方學習很有趣而參加這次課程,因為自己沒有住在淡水,所以想更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生活,「為了田野調查徒步沿著庄子內溪走去源頭,很辛苦但印象也非常深刻。」

關鍵字 #教學前線 #教設系 #社區營造 #地方學習 #工作坊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SDG17夥伴關係

NO.1221 | 更新時間:2025-08-12 | 點閱:57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08-13 16:51:29
  • 線上人數: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