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特優教師 2025-10-23

【112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物理系教授劉國欽 以思考為核心啟發學習熱情

【記者陳浩專訪】談起獲得「112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的心情,物理系教授劉國欽以謙遜的語氣表示,「每位被推薦的老師都非常優秀,我只是幸運被選上。」他認為,這項榮譽不僅是對多年教學投入的肯定,更提醒自己持續精進,因為教學的核心在於「能否與學生產生共鳴」。

「學習的核心不在背誦,而在於思考。」劉國欽指出,現今教育中,學生往往以記憶代替思考,導致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他觀察到,孩童時期的學生總是勇於發言、積極探索,但到了大學階段,卻常變得沉默,面對物理問題時只依賴公式解題。他希望學生能重新找回思考的樂趣,理解理論、表達見解,而非僅是記住答案,「當學生願意思考,學習才真正有意義。」

在課堂上,劉國欽特別注重「互動」與「引導」,並試圖兼顧不同程度的學生,他常拋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即使是簡單的題目,也讓學生動腦嘗試。他不以點名作為評分依據,而以隨機提問維持學生的專注度;在程式設計課中,更採用分組討論與實作的方式,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互相合作。他笑說,雖然不強制點名,課堂出席率仍然很高,「當學生願意參與,學習動力就自然被激發出來。」

談及學生回饋時,劉國欽露出滿足的笑容。他分享,曾有學生在期末向他道謝,表示原本對物理感到枯燥,卻因他的課重新產生興趣,也有學生在英文口試中,以「最難忘的老師」為題,提到他在課堂上給予的啟發。對自己而言,這些回饋比任何獎項都更有意義,因為當學生願意思考並勇於面對困難時,就是教師最大的成就感所在。

面對AI時代的挑戰,劉國欽坦言,當前教育最難之處在於「如何重新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AI能迅速提供答案,卻可能削弱學生的思考意願,AI是一把雙刃劍,能協助理解問題,也可能讓人依賴而不再動腦。因此,他鼓勵學生在使用AI前,應先自行思考,再以AI驗證結果。他強調,AI應被視為學習的輔助工具,而非取代學習的捷徑,能駕馭AI的人,才是真正的學習者。

劉國欽勉勵學生,「思考就像肌肉,不常使用就會退化。」學習從來不是輕鬆的事,但正因過程艱難,才更顯珍貴。他期許學生在挫折中保持耐心與自信,不因一時失敗而放棄,唯有持續學習與思考,才能在努力中看見自己的成長與改變。

關鍵字 #獲獎榮譽 #教學特優教師 #物理系 #劉國欽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7夥伴關係

NO.1227 | 更新時間:2025-10-23 | 點閱:36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0-23 18:08:12
  • 線上人數: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