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映秀淡水校園報導】未來化委員會出版的創校75週年紀念專書《築夢未來(Change Makers)》將在校慶日出版,由教育學院院長陳國華與教設系訪問研究員蘇哈爾(Sohail Inayatullah)共同編輯,兩位主編在序文中介紹本書銜接過去與未來,「不僅是紀念,更成為推動轉型行動的重要指引。」
專書以中英文呈現,承載著本校的歷史回顧與未來展望,為慶祝自1975年《明日世界》創刊以來五十年的知識傳承,並與75週年校慶相輝映。該書以六篇文章串連淡江大學未來學的發展脈絡,由創辦人張建邦的遠見開啟序幕,揭示其將未來學理念引入臺灣高等教育的初心與實踐,並承續此精神,回顧制度化歷程與學術傳承。另以經濟觀點探討全球化下的挑戰與契機,為未來研究奠定宏觀視野,進一步深化理論與實踐的對話,反映教育者對變遷的省思與堅持。最終,由董事長張家宜接棒,結合全面品質管理(TQM)與未來素養(Futures literacy)理念,描繪淡江在新時代的創新與轉型。六篇文章前後呼應,構築出淡江未來學承先啟後的完整圖像。
專書重溫《明日世界》創刊號中所描繪的知識、科技與生活願景,同時融入創辦人對未來學的深刻見解。陳國華在序文中指出,「對創辦人而言,未來學不僅是探索新興趨勢與情境,更在於共同創造理想的未來。」其中文章有創辦人當時發表的〈淡江未來學三十年〉,能幫助身在AI世代的讀者,在面對全球挑戰中發揮關鍵作用,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本書一大亮點為《未來研究》期刊編輯委員樂芙恩(Lavonne Leong)專訪張董事長的專文〈未來的創造:後疫情時代淡江大學的未來與前瞻研究〉。本篇文章聚焦於董事長在承襲創辦人理念的同時,如何以全面品質管理(TQM)與未來學(Futures Studies)推動學校的持續創新與永續發展,強調未來素養(Futures literacy)對教育與社會的重要性,認知未來學不僅是研究工具,更是一種日常實踐的能力。進而將ESG(環境、社會、治理)與人工智慧相結合(ESG + AI = ∞),推動淡江在AI與永續發展下再造,展現出領導者融合制度創新與未來想像的遠見。
關鍵字
#教學前線
#築夢未來
#未來學
#明日世界
#張建邦
#張家宜
#Change Makers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SDG17夥伴關係
NO.1229
| 更新時間:2025-11-06
| 點閱:15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