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屆金鷹獎特刊 2025-11-07

【第39屆金鷹獎特刊】陳大田 有溫度的建設局長 創造全臺最好玩的城巿

現職:臺中巿政府建設局局長

給學弟妹的話:專業與能力固然重要,但正向與有溫度的成事態度,才是成為成功領導者最珍貴的特質

【賴映秀、記者陳雅君專訪】土木系校友陳大田近40年公職生涯,在他2018年接任局長之後的短短7年之間大放異彩。他所主導的多項公共工程及景觀建設屢獲肯定,成就臺中為「全臺最好玩的城巿」,而他個人則陸續獲臺中巿政府、行政院頒發公共工程個人貢獻獎,獲得工程人的最高榮譽。

這些廣受好評的代表性作品包括:臺中美樂地計畫,打造「全齡共融、友善無障礙」的公園綠地;於太平的馬卡龍公園建造全國最高的溜滑梯;融合客家文化與生態的東勢獨角仙公園;擁有全國最多吊床的后里森林公園,以及中央公園的樹木區廊帶設計等。這些建築或景觀,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展現陳大田對不同年齡層巿民、族群需求的回應,更是他回報淡江大學姐盧秀燕(戰略所校友)知遇之恩的成績單。

成就並非偶然,背後的關鍵不只是他獨特的人格特質,更重要的是他好學不倦的精神。為求工程品質更上層樓,58歲擔任臺中巿政府建設局局長後,他重拾書本讀博士班,經過5年苦讀,終在去年拿到博士學位。他將研究與城市規劃及建設實務相結合,中央公園工程用上AI作光學偵測,應用熱效應把風帶進樹林的廊道中,就是他博士學程中學習的新技術。他努力把弓拉滿,穩且有力地射向最遠的靶心。努力不懈的模樣,正如他激勵學弟妹的話:「如果有機會,應該更野性一點,去衝撞,發揮潛能,因為社會可能正缺你這樣的人才,不要讓自己被埋沒。」

其實,在到達美麗的草地之前,曾經歷許多蕀荆。陳大田回憶在剛上任的第三個月,進行美樂地計畫時,在兒童節所收到的禮物,仍深刻難忘。「這公園不好玩!」多個社運團體用影片向他表達心聲。他先是震驚,深思之後,他用同理心和高度的協調力,啟動工作坊進行地方參與,將批評者納入設計過程,形成共識,並重新定位公園,最終讓美樂地成為大家共同期待的成果與驕傲。這段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專業固然重要,但跨域合作與傾聽、尊重他人,創造「有溫度的工作氛圍」,規劃才能真正落地、回應市民期待,也讓公共建設發揮服務社會的價值。

「開不了工的要開工;完不了工的要完工」是盧秀燕對他的要求。為達使命,身為建設局長的陳大田坦言,最大的難關從不是專業問題。上任後第一個任務,完成大智路的打通,解決延宕20年的棘手問題後,緊接著是東豐快速道路改道、綠美圖、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等指標工程。多次面臨拆房、土地徵收等難題,他都是帶著團隊,了解問題,協調溝通、各個突破,化解衝突,一步一步前進。「一個人會走得快,但是要一群人才會走得遠。」他強調團結力量大,「不只在自己的機關內,還要跨域合作,要學會傾聽尊重、凝聚力量,事情就會做得好。」

談起大學生活,陳大田話匣子打開,回到從前求學時候的光景。他微笑說,自己一開始就選擇住在和自己同名的「大田寮」,也因就讀土木系常背著測量儀器跑遍校園,夕陽落下還在算著數據,「學校裡到處都有我們的定位點」,感覺和這塊土地十分親近。他又想起某年他和同學臨時起意去報名拳擊比賽,「一上台就被KO!」。課餘時,他在後山慢跑,也在合唱團裡練習和聲,「不能亂放炮啦,一個人飆高音全團都會崩掉。」透過這些經歷,大學時代的陳大田活靈活現起來:翻著《未央歌》憧憬著大學生活,淡水的風、宮燈大道的燈光、杜鵑花美麗的粉色,都成了青春的底色。

關鍵字 #金鷹獎 #陳大田 #土木系 #臺中市政府 #臺中美樂地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30 | 更新時間:2025-11-07 | 點閱:3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07 22:05:44
  • 線上人數: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