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屆金鷹獎特刊 2025-11-07

【第39屆金鷹獎特刊】樸實剛毅的實踐者 彭慶和以行動延續淡江精神

現職: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

給學弟妹的話:勇敢去想,努力實踐

【記者陳浩專訪】談吐穩健、眼神誠懇,帶著親切與溫暖的笑容,會計學系校友、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彭慶和,將校訓「樸實剛毅」四字印在公司名片上。他說,這不只是淡江的校訓,更是自己的人生信念——做事要踏實,為人要誠懇。

從馬來西亞到臺灣淡水,彭慶和的人生路程,始於一段不放棄夢想的旅程。1990年代初,他懷抱對知識的渴望與教育能改變命運的信念,毅然離鄉赴臺,就讀淡江大學會計學系。「那時候我以為人生完蛋了。」回憶起年少時的自己,因為馬來西亞升學機會有限,一度陷入迷惘,直到朋友建議到臺灣讀書,才看見新的方向。「既然將來要創業,就應該學會計,懂得如何管錢、管事。」他笑著說。

初到臺灣時,語言、環境與文化的差異都令彭慶和感到陌生,一邊半工半讀,一邊努力適應課業節奏。會計系嚴謹的訓練讓他日日埋首書堆,隨堂考、期中考、期末考輪番上陣,「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但也讓我學會了自律與時間管理。」雖然生活緊湊,卻從不抱怨,反而在過程中培養出堅定與毅力。

「淡江是我人生中最關鍵的4年。」彭慶和語氣篤定地說。會計系課業繁重、訓練扎實,即使一學期要面對4次大考,仍堅持半工半讀,從中磨練出抗壓能力。他特別感念恩師、已故商管學院院長蔡信夫,「老師不只教我們課本知識,還教了做人、做事與做生意的道理。」老師的教導讓他銘記至今,也成為日後創業的核心思想。

畢業後,彭慶和履行對自己的承諾,踏上創業之路,先創立「四海公司」,以室內裝潢與家具設計為主。「那時候白天跑客戶,晚上自己學木工、研究塗料,材料的規劃到使用都要親力親為,成本的掌握非常重要,成本會計這門課在那時幫助我很多。」公司營運穩定後,他陸續創立「捷馬有限公司」與「捷馬塑料工業公司」,事業從家具延伸至塑料與食品包裝產業,同時積極聘用淡江培育的人才。

談到創業心法,彭慶和直言:「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來。要在能承受的範圍內挑戰,懂得控制成本、管理風險。」會計學教會他「管錢,也管自己」,更懂得節制與耐心,這些在淡江養成的思維,成為經營企業的核心。

深知教育能改變命運的力量,彭慶和立志讓更多人有機會走出更好的路,積極投入馬來西亞留臺教育與校友服務。從創立「馬來西亞淡江大學校友會」、在當地策辦「世界淡江校友雙年會」,到出任「東南亞淡江大學校友會聯誼總會」與「世界留台校友會聯誼總會」幹部,以行動串連海外校友的情誼。

關於推動區域交流,彭慶和強調,東協十國都有淡江人,只要一通電話,就能串起彼此,再與臺灣連結,就能為母校創造出「東協十加一」的校友網絡價值。期待未來能讓更多東南亞學生透過淡江的校友平台,連結臺灣與世界,繼續傳承淡江精神。

2024年,接任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的彭慶和,推動組織現代化與年輕化,同時發起「藍天計畫」,走入馬來西亞偏鄉與非華裔地區,向更多學生介紹臺灣的高等教育。「很多孩子連臺灣在哪裡都不知道,如果能讓他們有機會念大學,那就是最大的改變。」目前,留台聯總每年補助數十名清寒學生來臺升學,「這筆錢也許不多,但能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就是最大的價值。」

從淡江校園裡半工半讀的青年,到今日領導跨國企業與校友組織的會長,彭慶和始終以「樸實剛毅」為信念,穩健前行。「我很幸運,因為淡江不只給了我學識,更給了我方向。」無論在商場、社會服務或教育推動上,他都以身為「淡江人」為榮,並用行動詮釋母校精神。

關鍵字 #金鷹獎 #彭慶和 #會計系 #樸實剛毅 #藍天計畫 #留臺教育 #留台聯總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夥伴關係

NO.1230 | 更新時間:2025-11-07 | 點閱:49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07 22:05:44
  • 線上人數: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