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台塑生醫科技公司總經理、台塑新智能總經理
給學弟妹的話: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賴映秀、記者吳沂諠專訪】1991年畢業於化學工程學系的劉慧啟回憶大學新生訓練那一天,恍如昨日。來自彰化縣芳苑鄉路上村的化工系小大一聽到系上老師說:「民生所有的需求九成都跟化工有關」;教務長則說淡江學生最好參加3個社團,「如果不行,至少一個。」劉慧啟回憶當年往事不禁莞爾,他說自己腦洞全開,照單全收。38年後的今天,這位一手掌管生技、生醫、新能源的台塑生醫科技總經理驗證了:老師要他走的路全都是正確的。
現在的劉慧啟為台塑生醫科技總經理,及其子公司長春藤生命科學副董事長、虹京資源公司董事長。30年來參與台塑生醫轉虧為盈,跨域經營生技與新能源,擔任要角。近年更全力布局,主導台塑投資110億元設立全臺最大鋰鐵電池廠,加速推動淨零轉型、能源轉型。
時間回溯到民國84年7月17日,劉慧啟清楚記得到台塑彰化洗衣粉工廠報到的那一天。他驚訝的發現,工廠裡用的漿料噴霧乾燥、流體乾燥廠的所有流程設置,「都跟何啟東老師『程序控制』課程裡教的一模一樣」。後來,他創立台塑生醫,完成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在二十年前布局的六大項目:生命、生物、生化、醫療、醫材、醫藥,這些範圍也始終離不開化工。
當年那位鄉下來的孩子,成為今日侃侃而談的管理人,劉慧啟坦言,要歸功於淡江吉他社。回憶大學時光,加入吉他社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意外地撥弄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軌跡,彷彿啟動身上的某些開關。他改變原先內向的性格,變得開朗外向,培養出較同齡者更為堅韌的抗壓性,奠定日後在企業披荊斬棘的基礎。他肯定的說:「這種個性再搭配淡江化工的專長,發展是很多元的。」直到現在,他仍每年和吉他社的友人聚會,大學長林正如在西門町開河岸留言民歌餐廳,校友、知名音樂人雷光夏、吉他社之友黃中岳都是常客,前年的金鷹獎主簡川勝也是聚會成員。談起課業跟社團兩頭燒,隔天要考試,還要辦金韶獎的預賽,晚上熬夜工作的輝煌歷史,和在自強館前「叫館」的時光,大夥都還是津津有味。
大學時代在吉他社、化工系練就的抗壓力和個人的特質,給了劉慧啟「企業內部創業」的底氣。他說台塑人務實,一板一眼,還好千里馬遇上伯樂,他的老闆王瑞瑜成為他最大的支持,一手成立台塑生醫,走出自己的路。三十年來從石化產業到多元再生能源,帶領台塑跨入新能源產業鏈布局,設置臺灣最大鋰鐵電池廠,成為「最不像台塑風格的台塑人」。
劉慧啟表示,在大企業中內部創業就像細胞分裂,尋找「對的人才」是成功之鑰。他喜歡邀請有想法、有熱情的年輕人加入團隊,相信多元的特質能激盪多種可能、匯聚多元能量,也願意親自引導新人發掘自我核心價值。劉慧啟尋找「三心二意」的人才:以「正面、積極、熱情」的三心,搭配「願意承擔、願意改變」的二意。「Hope for the best, plan for the worst.」,勇於懷抱遠大的夢想,並隨時為計畫改變做好心理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臺灣不應只有一座『護國神山』!」劉慧啟坦言,台塑創辦人王永慶早在數十年前,預見石油會耗盡,能源發展勢必走向多元化與再生化。從過去推動輕油裂解的年代走來,讓他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再生能源被儲存。因此在彰濱工業區設置全台最大規模的鋰鐵電芯廠,主導鋰電池回收產業鏈布局,作為新能源的核心,就是看好這個遠比半導體更大的產業鏈。他語重心長的斷言:「臺灣只要把握住這個契機,就能再造另一座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