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大代誌 2025-11-21

與Eye同行 賴婉怡謝國楨分享生命故事與人導精神

【記者顏群倫淡水校園報導】課外活動輔導組11月17日晚上6時30分在SG316,舉辦「社團增能——『與Eye同行』關懷生命音樂分享會」,邀請視障音樂家賴婉怡與財團法人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喜樂傳播中心組長、化工系(現化材系)校友謝國楨分享生命故事,引導學生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理解尊重他人與自我肯定的重要性,近40人參與。

賴婉怡因早產造成視神經萎縮,導致先天性視覺障礙,目前僅右眼保有約0.02的微弱視力。儘管如此,她從小在一般教育體系中成長,需承受旁人好奇與質疑的眼光,也必須面對遠超同齡孩子的學習困難。她回憶求學時,需使用望遠鏡、放大鏡及加大課本才能跟上課程,每堂課都像在打仗,得在聽課的同時以快速記憶彌補視力不足。但即使如此,她始終不放棄音樂,也不因挫折而熄滅熱情。

在分享會現場,賴婉怡以清亮的歌聲演唱〈The Rose〉、〈Try Everything〉,用音樂傳達她「不因不方便而隨便」的生活態度。她談到小學時曾因視障被直笛隊老師婉拒,體育課、美術課也常難以參與,但加入合唱團、甚至擔任獨唱,讓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被接納的溫暖。她鼓勵學生,面對「黑暗」時應無所畏懼。

謝國楨則帶來截然不同、卻同樣深刻的生命歷程。他曾於奧美集團擔任高階主管,長期以各種方法掩飾視力不佳,直到轉職後因視弱導致求職四處碰壁,才真正正視自己視力逐漸惡化的事實。他在40多歲時接受視障鑑定,被診斷為「視網膜失養症」,右眼視力僅約0.05,他歷經十多年才從抗拒到接受,並體會到生命的另一種光彩。

謝國楨分享過去失業期間曾嘗試應徵成人片剪輯「上馬賽克」的工作,雖然未被錄取,但讓他深刻理解視障對生活帶來的影響,也更加珍惜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他以自身例子提醒學生,全臺身心障礙者超過百萬人,但視障者不到1萬人,原因在於鑑定標準極嚴格;因此社會也更需要理解與尊重視障者的需求。他特別介紹「人導法」的重要性,強調協助視障者時應以陪伴與引導為主,而非強行牽引。

中文碩二洪宸翎表示,這次講座讓她意識到視障朋友的辛苦、其中八成視障更是後天造成。她對賴婉怡努力以放大鏡閱讀、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深感敬佩,也認為謝國楨提及的「人導法」很實用,未來若遇到視障朋友,能以更正確、尊重的方式提供協助。

數學二張大于則因自身先天性視網膜剝離而獲得身障手冊,對講者的經驗感同身受。他提到,雖然經過治療後視力大幅改善,但也因此更希望把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身障者最希望的不是被特別關注,而是被當成正常人看待,這就是最大的尊重。」

關鍵字 #活動報導 #課外組 #社團增能 #視障音樂家 #賴婉怡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謝國楨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SDG17夥伴關係

NO.1231 | 更新時間:2025-11-21 | 點閱:11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與媒體中心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799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5-11-21 16:02:48
  • 線上人數: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