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2024-05-18

不可或缺的資訊素養 王維菁談AI識讀

【記者林庭安淡水校園報導】覺生紀念圖書館參考服務組,5月14日下午2時在圖書館三樓學習共享區舉辦「AI與知識分享:從假訊息到學術投稿」系列講座,首場邀請國家通訊委員會委員、臺師大大傳所教授王維菁,以「AI、傳播與資訊素養–值得期許的新挑戰」為題進行分享。

王維菁首先介紹AI人工智慧的定義,為透過電腦科學及演算建立的智慧系統,使機器能夠學習人類相關能力,包括感知、認知、推理決策等;依據人工智慧的學習能力不同,又可分為「弱人工智慧」與「強人工智慧」,「弱人工智慧」為專門設計用來解決特定問題、完成特定任務的AI工具,例如語音辨識、圖像辨識;「強人工智慧」則是綜合功能型AI系統,能夠像人類一樣自主思考、推理,並有自主意識。接者她以「圖靈測試」為例,說明若人工智慧獲得自主意識,則人類可能面臨一連串問題,包括人類對於AI系統發展逐漸失去控制;AI擁有自主保護意識後,可能與人類產生競爭;以及人類將失去智力層面的獨特性。

面對AI不可逆的進步發展趨勢,王維菁提出「AI治理」概念,為AI在開發、使用過程中,政府需制定相關使用準則、法規,如人類安全、隱私、公平、問責等;並提醒民眾必須意識到AI生成內容的數據資料可能含有偏見,對AI生成內容應抱持懷疑、警惕的心態;其次,則是培養對AI生成內容的判斷力及識別能力,並能區分AI與人創內容的異同,社會也應透過包括「研發AI反制科技」、「強化平台責任」、「人機協作進行事實查核」以因應並扼止AI假訊息的散布,唯有三方共同努力及配合,才能促使AI的發展是安全、可控、道德,並且維護人類尊嚴與福祉。

體育事務處教授王元聖分享,由於AI是現今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了解AI的應用對於研究、教學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AI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利用,生成負面假訊息,對整體社會造成傷害,他認為這部分是須透過法律層面的完善,才得以達到遏止效果。

關鍵字 #教學前線 #圖書館 #參考組 #AI #王維菁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 #SDG9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SDG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6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SDG17夥伴關係

NO.1183 B | 更新時間:2024-05-20 | 點閱:373 | 下載:

  • 版權所有:淡江時報社
  • 電話:02-26250584
  • 傳真:02-26214169
  • 建議使用 Chrome 瀏覽器
  • 個資相關問題請洽受理窗口,分機2040
  • 管理者:潘劭愷 / 建置單位:淡江大學資訊處
  • 更新日期:2024-06-01 18:42:18
  • 線上人數: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