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 2024-08-15 NO.1186 學習新視界
【本報訊】航太系火箭團隊預計於8月4日上午6時,在屏東旭海的國科會「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試射本校第3支科研探空火箭,目標是挑戰飛行高度超越5公里。若成功試射,「Polaris」將成為首支以固態引擎突破五公里高度的小型探空火箭,目前國內試射高度達此目標的有國立成功大學2010年「成大Ⅱ型1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014年「HTTP-3S」,兩項飛行高度超越5公里的火箭。
下載:
發布日期: 2024-08-15 NO.1186 學校要聞
【潘劭愷淡水校園報導】教育部7月16日公告113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審查結果,本校通過59件,再度寫下歷史創新高,同時連續二年拿下全國綜合大學第一名,展現積極鼓勵教師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生學習成效的優異成果。本年度商管學院通過15件、外語學院通過13件、工學院通過10件、體育事務處通過8件、教育學院通過6件、國際事務學院通過4件、文學院通過2件,理學院通過1件,其中運管系副教授鍾智林連續7年通過申請,持續保持最佳紀錄。
【記者李作皊、李而義淡水校園報導】為傳達多元跨域學習的重要性,本校西語、歷史兩系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辦公室「淡北風情e線牽-海陸旅遊全體驗」計畫合作,在7月4日舉辦「走讀淡水西班牙歷史風情-西語x歷史xAI多元培力營」。主題結合西語、歷史、AI三種領域,帶領18位高中職學員回顧西班牙統治時期的淡水,並實地前往淡水老街,搭遊艇進行淡水河歷史巡禮。
【舒宜萍淡水校園報導】化學系副教授謝忠宏6月份連續獲得中華民國兩項專利,與碩一廖聿倫、校友張育賢,獲得專利「含有黑水虻蛹的過濾裝置及過濾材料」,專利權自2024年6月1日起至2033年12月28日止,證號新型M656227號。另與碩士校友陳志杰、莊詠全及碩二吳翊宏,發明「氫化裂解催化劑及其製造方法」獲專利,專利權自2024年6月21日至2042年10月3日止,證號發明I846081號。謝忠宏表示,這兩項發明與製造皆能配合學校永續政策。
發布日期: 2024-08-15 NO.1186 學生大代誌
【張瑜倫、記者游采蓉淡水校園報導】體育事務處7月6日在體育館7樓,舉辦「2024淡江大學北北基桃高中3×3籃球錦標賽」,由松山高中、南港高工、六和高中、泰山高中、恆毅中學,以及三民高中學生,組成7支隊伍參賽,開心體驗本校的優質運動場館設施。幾輪對戰廝殺後,由泰山高中學生組成的「帥氣逼人」隊以8:7奪得冠軍,賽後由體育長陳逸政頒發獎盃、獎牌,以及5千至1千元不等的獎金給予前四名隊伍。
發布日期: 2024-09-12 NO.1186 學校要聞
#### 未來領袖線上夏日學校 多元課程協助境外高中生認識淡江 【本報訊】為促進與結盟中學及友好中學學生的進一步交流與連結,國際暨兩岸事務處6月22及29日、7月6日下午2時至5時舉辦「2024淡江大學未來領袖線上夏日學校」,規劃一系列線上同步英文授課,涵蓋科技、經濟和未來等不同專業主題。吸引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日本、泰國、越南等13個國家,包括來自策略聯盟及友好學校的30名學生,共87名學生報名參加。 <br /> 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首先透過影片,歡迎學生參與本校精心設計的課程,藉以...
【記者林育珊淡水校園報導】本校與TVBS信望愛基金會7月6日、7日在淡江校園舉辦「AI+SDGs=∞ 2024 TVBS永續報導研習營」,吸引上百人報名參加,從高中生到創生團隊農民,年齡橫跨50年。成員有學生、教育工作者、傳播業,及來自各行業的社會人士,他們在營隊中認識建設性新聞的影響力,對於新聞報導角度有了積極負責任的態度。同時學習到運用AI科技將素材組合,落實SDGs目標,感受到AI與永續未來對於人類生活巨大的影響力。
【記者楊成勤淡水校園報導】「『淡海同舟』為淡江文化極重要的一環,同舟研習會自民國55年起,秉持『竭盡所能,締造遠景』之宗旨,發揮薪傳精神,讓社團經驗永續流傳。」連續參加始業式逾30年的葛煥昭校長,鼓勵在場學生參與多元社團活動,從中培養企業所需的軟實力,期勉社團傳承經驗與時俱進,舉辦活動時結合學校的校務發展核心目標「AI+SDGs= ∞」,落實永續發展,以AI提升社團經營效率。
【賴映秀淡水校園報導】本校在6月13日公布的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簡稱THE)「2024年影響力排名(Impact Rankings 2024)」中,於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進入全球百大,排名第53名,居國內私校第一。SDG7能夠進入全球百大,來自近年本校以「AI+SDGs=∞」為校務發展目標,全力朝「淨零」與「數位」雙轉型路線前進的績效。
【本報訊】《遠見雜誌》於7月2日,在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辦「典範大學贈獎典禮暨2024《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包括「綜合類」、「人文社科類」、「醫學類」、「技職類」前五名大學代表出席領獎。本校蟬聯7年獲獎,獲「人文社科類」全國第4名,更是該類私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