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NO.1109 卓爾不群
【記者戴瑜霈專訪】「算命」對一般人來說是什麼呢?有些人好奇自己的命運、特地找人算命,有些人直接上網找尋可指點迷津的網站,擅長網路行銷的運管系校友簡子復,2015年在北京與3位好朋友合夥創辦早知道科技公司「桃桃喜」線上算桃花運平臺,把算命當事業,深入中國市場,簡子復說:「大家都喜歡算桃花運,我只是抓住一般人的喜好,讓它變成每天的習慣。」
點閱: 3729 下載:
2020 NO.1107 卓爾不群
【記者柯家媛專訪】2004年才從電視節目製作投入紀錄片領域的教資系(現資圖系)校友、知名紀錄片製作人史祖德,至今15年的時間,參與超過百部紀錄片,製作超過22部國際播映的紀錄片,是臺灣紀錄片的領軍人。除了擔任系列監製的國家地理頻道作品《搏命的漁人》曾獲得阿拉斯加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外,此次與大陸導演霍寧合製的《拉一碗麵》,榮獲韓國第24屆釜山電影節廣角鏡單元「最佳紀錄片」獎,再創新的里程碑。
點閱: 2466 下載:
2020 NO.1106 卓爾不群
【記者胡榮華專訪】「高手在民間」這句話,被健保署資訊組副研究員陳孜瑜與她的資訊團隊徹底打破,「健保雲端旅遊史查詢系統」約1天半、配合口罩實名制購買政策建置的「防疫口罩管控系統」3天完成,「鍵盤救國」的科技力強大到令人不可思議,成為國人最堅實的新冠肺炎防疫後盾,陳孜瑜剎那間成了媒體爭相採訪的寵兒,她語氣溫柔卻帶點堅毅地說:「我只是盡力而為,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點閱: 2209 下載:
2020 NO.1105 卓爾不群
【記者Leo劉專訪】近50歲才從營造業轉行至不織布產業的本校英專時期校友戴榮吉,現任康那香公司董事長,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不僅打造成臺灣最大衛生棉製造商、臺南最大口罩工廠、全球前40大不織布廠商,此次加入國家口罩隊,為了防疫及全國人民健康,戴榮吉變身防疫英雄,致力生產品質良好的口罩供國人使用,準副總統賴清德稱讚康那香是「愛國企業」。
點閱: 3485 下載:
【記者劉江專訪】日前英文系校友、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在臉書發表「是報恩的時刻了!」一文,呼籲台灣民眾協助呂若瑟神父,為疫情嚴重的義大利捐資購買口罩,短短幾天之內,超過千次分享,大家以實際行動響應蔡淇華的號召捐款。蔡淇華也以同樣的方式幫助屏東農戶賣掉五萬公斤洋蔥,為外籍漁工籌到三萬件冬衣……凡此種種讓蔡淇華堅信「書寫改變世界」,也堅定了他教授寫作的決心。截至目前,他已經指導學生拿到超過300個文學獎,被著名作家、主持人吳淡如稱為「台灣最會教寫作的人」。
點閱: 1656 下載:
2020 NO.1104 卓爾不群
【記者林雨荷專訪】「當有一天國家需要你的時候,就必須要以生命來奉獻這個國家。」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執行官、目前就讀本校戰略所博士班的徐衍璞將軍堅定地說。奉獻軍旅44年,59歲成為台灣首位具有原住民血統的中華民國國軍二級上將。
點閱: 10498 下載:
【記者林雨荷專訪】連「唵嘛呢叭咪吽」、「內外夾弓大立腕」都可以即時輕鬆手譯的本校歐研所校友李振輝,因為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零時差手語翻譯BBC記者全英文提問,在網路上爆紅,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被譽為神級手譯員,亦是手譯界國寶級的人物,是許多現役手譯員的啟蒙老師,並建立臺灣許多手語翻譯的制度。
點閱: 1488 下載:
2020 NO.1103 卓爾不群
【記者林雨荷專訪】戴著一副知性的金框眼鏡、臉上和煦的笑容有如慈父般,這是曾任本校學術副校長、研發長、理學院長陳幹男給人的第一印象,雖然已年近70,但是創新能力仍在人生高峰,致力於綠色化學領域。取得國內、外發明專利超過60件,發表期刊論文上百篇,擁有超過40年「環境友善高分子」經驗的陳幹男,更在2019年榮獲「環保署第一屆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在個人生涯寫下嶄新一頁。
點閱: 2772 下載:
【記者劉江專訪】5天內設計完成的「TKU Thermo」APP,搖身一變成為防疫神器,大大提升整體防疫能量,資工系副教授張世豪的研發一鳴驚人,不僅驚動專門做熱像儀手機的美國Cat Phones廠商洽談合作,國衛院及國家圖書館亦十分關注,中研院還使用此項研發來抗疫。
點閱: 3290 下載:
2020 NO.1102 卓爾不群
【記者王怡雯專訪】「研究不只是研究,它是興趣也是志業。」厚厚的眼鏡下帶著靦腆的笑容,談起研究的藍圖,目光中滿是熱情與衝勁,他是資工系教授石貴平,在本校任教20多年的,共計獲頒國內外3項專利,榮獲將近20項論文獎,日前以「災難緊急救助系統及其控制方法」(DISASTER EMERGENCY RESCUE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又拿下一項美國專利,「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完善美好。」
點閱: 1635 下載:
【記者林雨荷採訪報導】一身筆挺西裝,背景是會議室內數量壯觀的獎牌及獎狀,襯托著航太系校友、「台旭環境科技公司」董事長江誠榮,以「誠信、精確、創新、卓越」的經營理念,一手將台旭打造成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環境檢測中心,2018年因而獲得國家品質獎「產業支援典範獎」的肯定。江誠榮氣定神閒地回首來時路:「確立了品質是台旭的重要競爭來源,以無差異化的高品質服務保持領先優勢」,這一番註解即是半生的心血。
點閱: 1576 下載:
2020 NO.1100 卓爾不群
【記者林雨荷專訪】逾40歲才投身教育界的機械系校友林栢村,從一開始教書非常緊張,準備小抄照唸,常常講不到5分鐘就接不下去,到2019年奪下「國家產業大師獎」及「師鐸獎」雙料肯定,20年來一路秉持人才培育、教材開發與實作教學三合一的教育理念,為自己在杏壇寫下綺麗的一頁。
點閱: 2683 下載:
2019 NO.1099 卓爾不群
【記者黃子涵專訪】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教授高思懷,為校服務三十餘年,指導碩博士生畢業者逾百人,擁有國內外8項發明專利,其中關於利用垃圾焚化飛灰製造高價值的調濕陶瓷技術,獲得2017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發明競賽銀牌獎、2019第33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金牌獎,以及2019第10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牌獎。
點閱: 2268 下載:
2019 NO.1098 卓爾不群
總是隨身帶著塗鴉本,靈感乍現時信筆畫下,不讓創意在俯拾間流失,建築系校友,亦昂創意總監顏文豪憑藉著獨樹一幟的設計作品享譽世界設計舞台,作品曾獲全球設計界四大獎(IF、Red dot、Idea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設計獎、Good Design日本通產省優良產品設計獎)的肯定,2019年更以領銜作品「Lenovo ThinkReallity V6」獲得Red dot(德國紅點設計獎)中「Best The Best」的最高榮譽。
點閱: 2976 下載:
2019 NO.1089 卓爾不群
【記者楊喻閔專訪】對資管系校友,甫於2018年接任臺灣微軟專家技術部總經理胡德民來說,「熱情」是他在面對資訊科技產業更迭快速,卻依舊積極投入的原因。進大學前就明確知道自己未來的方向,「我只填資訊相關科系,至於選擇淡江的原因,只因他的網路速度是當時國內最快的,如此與世界接軌的速度才會更快。」知道自己要學的、想學的是什麼,胡德民慢慢累積他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就照著想要的去學,當然該躲的大刀也都會適時躲掉。」
點閱: 3145 下載:
2019 NO.1087 卓爾不群
【記者李穎琪專訪】我們能透過幾種方式,將城市與生活變遷的點滴集結成冊?對於經濟/法文系校友張良一來說,攝影是最原始的直覺反應,無論是出版攝影集、籌辦攝影展、攝影作品見報,甚至橫掃各大新聞攝影比賽,都比不上按下相機快門,捕捉到讓他內心深處受感動或震撼的瞬間,更有成就和滿足感。他的身上總是掛著兩台相機,一台紀錄著台灣社會數十年來的脈絡,另一台則紀錄著這片土地上的人生百態。
點閱: 2721 下載:
2019 NO.1086 卓爾不群
【潘劭愷專訪】臉上始終掛著優雅的笑容,西語系、歐洲所校友,現任外交部常務次長曹立傑,不疾不徐地透過一個又一個的「LOVE STORY」(Loyalty, Obedience, Virtue, Efficiency)訴說著三十三年來在外交工作的堅持與努力。期間,他經歷過斷交的椎心之痛,卻也在友邦尼加拉瓜,獲得婦女協會頒贈一張用牛皮做成的獎狀,讓他獲得更深刻的友誼。
點閱: 3988 下載:
【記者王怡雯專訪】臺灣3M前總經理,銀保系(現風保系)校友趙台生自稱不愛讀書,但喜歡多元嘗試,和淡江的自由學風一拍即合,之後更在重視多元創意且資源豐沛的3M一展所長,在銷售上創造亮眼的成績外,更讓3M香港在他任職期間,將業績拉擡5倍。其中「膠帶」是最具革命性與代表性的產品,也體現他的人生哲學,到哪都能適性黏貼,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價值。
點閱: 2938 下載:
2019 NO.1083 卓爾不群
【記者李穎琪專訪】去年6月,機械系校友,台灣飛利浦董事長暨總經理陳百州正式退休,揮手告別與飛利浦共同成長的一萬多個日子。從傳記的角度檢視陳百州,不惑、知天命、耳順,每個階段的起落成就了他工作與精神上的富足;從散文的角度去理解陳百州,則像在書店午後偶爾挖到的一本好書,讀來每篇率性自然,餘韻悠長。
點閱: 3331 下載:
2019 NO.1082 卓爾不群
【記者林雨荷專訪】陰雨綿綿的午後,來到師大校園旁的寧靜巷弄,柔和的燈光、極簡裝潢,還有一書架的日本特搜小物,這是2017、2018蟬聯兩年金鼎獎雜誌類「生活類獎」的《秋刀魚》雜誌工作室;遞給記者熱茶,化解了濕寒與距離感、擁有溫暖笑容的大女孩,她是本校公共行政系系友、《秋刀魚》主編陳頤華,也拿下2017年金鼎獎「最佳雜誌主編」個人獎,創刊四年、三項金鼎獎座,她還不到30歲呢。
點閱: 3853 下載:
2018 NO.1078 卓爾不群
【記者林毅樺專訪】在電機系講座教授、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金源的辦公室裡,擺放着由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榮譽獎」,係由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新設立的一個獎章制度,針對在通識教育領域上貢獻良多、表現卓著的學者給予榮譽。為臺灣通識教育貢獻了20餘載光陰,同為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理事長的劉金源表示,很榮幸獲得學會認可自己在過去生涯中推動通識教育的貢獻,未來會繼續為通識教育的發展而努力。劉金源說:「走出去了就不會限制發展,做了就變成一種能力」他跨出了第一步去推動通識教育,就相當於跨領域的學習,至今收穫斐然。
點閱: 1986 下載:
2018 NO.1074 卓爾不群
【記者鄭少玲專訪】親切的笑容搭配一口一句「親愛的」,親和力十足,儘管60歲,依然洋溢青春和活力,幾乎不見歲月在她身上流逝的痕跡,應證「運動使人保持年輕」一說,比外表更年輕的是她樂觀正向的心態,抱著「今天很不錯、明天再繼續」積極態度迎接每一天到來,不畏挑戰、勇敢迎戰,持著勇闖的精神引領體育行政團隊9年,推動體育活動及業務成果豐碩,備受肯定,於日前榮獲107年度教育部體育署獎勵學校體育績優團體及個人之活動貢獻獎,她是前任體育長、現為體育教學與活動組教授蕭淑芬。
點閱: 1786 下載:
2018 NO.1073 卓爾不群
【記者劉必允專訪】淡江建築系校友鄭明輝的辦公室,擺放著今年一舉抱回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設計獎「雙料」的肯定,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對設計的堅持;因為,這個辦公室裡還有T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大獎(2018)、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6)、美國IDA國際設計大獎(2017)等指標性獎項;不過,一般人可能對於他的插畫作品「毛毛蟲草莓頭套」更熟悉,原來鄭明輝正是位「斜槓青年」。
點閱: 2873 下載:
2018 NO.1072 卓爾不群
【記者丁孟暄專訪】走進民生東路四段華南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的辦公室,襯衫筆挺的儲祥生正與研究員談論中,轉頭看到母校來訪的記者,立刻停下討論打招呼,模樣爽朗有氣度。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為本校管理科學學系碩士班校友,經常可以看見他的身影出現在財經談話性節目、經濟日報等,精準分析台股與國際金融股市的波動、提供投資方向,獲得市場好口碑。
點閱: 3272 下載:
2018 NO.1069 學習新視界
【記者秦宛萱專訪】2016年一起在肯亞的電信詐騙案,5名臺籍嫌犯雖經當地政府獲判無罪並得以遣返臺灣,但最終仍遭中國前來攔截,「我知道他們派專機趁半夜要把人送回中國時,拿著法院判決書趕赴機場,就地召開了國際記者會,試圖利用輿論的壓力阻止。」這個「搶人大戰」過程中,堅持國家與司法主權,維護我國人權益,不僅造成國際媒體爭相報導,更獲得國人與政府一片讚賞,本校英文系系友、現為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代表陳忠現在談起這件外交生涯上遇到最大的難題,臉上盡是掩藏不住的驕傲。
點閱: 2180 下載:
【記者李穎琪專訪】「家樂福30年來首位台籍總經理!」、「今年營收預料可破700億!」如果在搜尋引擎上查找有關於王俊超的新聞,率先跳出來幾筆資料都離不開這兩個豪氣干雲的標題。這樣的人物與他娓娓談來,沒有想像中可能藏在眉間的意氣風發,或是在生意場上運籌帷幄的志滿自得,卻會讓人察覺出他字裡行間散發著那種舉重若輕的從容自信。
點閱: 4532 下載:
2018 NO.1067 卓爾不群
【記者黃懿嫃專訪】依約來到南台科技大學校長室,延宕的行程讓我看著兩組人馬進出,然後接著總算出現這個精神奕奕,夾帶著爽朗笑聲的身影。一坐定,他開口道:「《Cheers》雜誌調查的企業最愛大學,母校淡江長年蟬連私校第一,我們也不遑多讓,一直是私立科大第一。」說這話的,是南台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也是本校機械系畢業校友。
點閱: 2978 下載:
2018 NO.1066 學習新視界
【記者李昱萱專訪】「宋士武是我的學生,他的成就會超越我。」這是環境工程學術領域中頗具盛名的美國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工程學院前院長、環境工程學教授Larry D. Benefield親筆寫下的推薦信內容,短短兩句話,卻幾乎是以自己的名譽作為擔保,能讓老師寫下如此推薦信,筆下的這位宋士武,是本校土木系系友,現職於夏威夷大學農業森林暨自然管理學院教授。
點閱: 2834 下載:
【記者王怡雯專訪】「不只提供知識,更是引領趨勢。」4月20日,「第九屆亞太CIO論壇」於臺北威斯汀六福皇宮永康殿登場,來自亞太地區各大產業CEO(執行長)、CIO(資訊長)、CFO(財務長)等高階主管近兩百人齊聚一堂,交流與討論數位轉型的最佳路徑。當時首先在臺前致上這句歡迎詞的,就是這場論壇的幕後推手──旗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暨CIO IT經理人雜誌總經理林振輝。
點閱: 4607 下載:
2018 NO.1065 學習新視界
【記者李欣倪專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2015年美國上市公司OMGroup被併購下市,當時擔任該公司電子化學事業部全球業務總監的丁平順隨即被美商杜納化學公司(DURA Chemicals, Inc.)延攬,負責拓展杜納化學的有機金屬化學品在亞洲區的市場,這樣的機會不是偶然,而是長達20年累積的國際市場經驗及人脈促成。
點閱: 181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