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NO.1110 B 【109學年度新任二級主管介紹】
學歷: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碩士 經歷:淡江大學營繕組組員、淡江大學事務組組員、節能與空間組組員 目前世界的趨勢在AI,如何與本組同仁在傳統與現代科技間共同成長,建置更完善且具高度效率的營繕及節能系統,以傳統方法為基礎,大數據做為工具,追求超前佈署的服務效率及節能成效,成就「總務AI化」為願景。 ...
點閱: 116 下載:
學歷:國防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經歷:淡江大學諮商輔導組專任心理師、新北市諮商心理公會常務理事、團體督導 以既有現況為基礎,嘗試各種創新的發想,推廣心理衛生、職涯諮詢、學生學習發展等相關業務。同時鼓勵同仁在各自專業領域上能有所精進,讓本中心有更多元的風格發展。此外,期許中心同仁對全校各類型專業相關工作能持續深耕,加強本中心效能。最後,將強化校內各單位與家長方的合作,共同降低校園危機,創造友善校園。...
點閱: 167 下載:
學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鋼琴演奏博士(DMA)、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音樂教育博士(ED.D)、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碩士(MM)及演奏家文憑(AD)
點閱: 136 下載:
學歷: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心理與科技博士 經歷:本校師培中心主任、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所長 透過研習、觀課、社群、個別諮詢等方式,協助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帶動教師從事教學研究,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效能,激發教師教學精進與創新,並提供優質的服務,作為教師教學職涯發展上的後盾。 ...
點閱: 85 下載:
學歷: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博士 經歷: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系講師、淡江大學課外活動輔導組組長、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 淡江時報一直以來都是淡江人非常重要的精神食糧,同學們的大學記憶在閱讀時報中不斷的累積,而淡江人的驕傲也就在這過程中慢慢的被建立起來。所以許多同學在畢業後仍持續訂閱淡江時報,關心著學校的發展。 淡江豐富的校園中有許多值得被發掘、報導的事。除了時報一直堅守任務所持續關注的校內所發生的重要事件,希望能有更多溫馨、趣味性的新聞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更有興趣來...
點閱: 133 下載:
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系主任 淡江風洞有精良的設備與專業的團隊,將秉持優良傳統在學術研究和產學合作上穩健前行,擴大推動研究交流與合作,善加利用各方資源,以創新的想法與作為,開拓新的研究面向,提升研發能量,激盪出更多服務與研究成果。...
點閱: 114 下載: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博士、碩士 經歷: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技術研究處 Java Center 副工程師 資創系即將整併為資工系的全英語學士班,值此轉換之際,主要目標有三:讓成員安心,提供充分的資訊以適應相關權利義務的變化;讓系務穩健,在整併的前提下穩定執行各項業務與活動;讓彼此熟悉,持續與資工系交換資訊以利融合制度與文化。 ...
點閱: 100 下載:
學歷:德國馬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經歷:社會分析期刊主編、國際社會學會(ISA)未來研究群委員、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4年)與印尼日惹嘎札瑪大大學(UGM)東南亞社會研究中心(2019年)訪問學者 未來化是本校三化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環,它跟未來學研究所在本校的設立與持續有息息相關的關係。由於未來是不知的、不可精準預測的,所以「談未來」也讓人常常有霧裡看花的感覺。但是Covid-19的發展,讓很多人意識到,我們當今生活在一個風險的社會,而且風險是可以跨全球疆域擴散的。所以,培養具有未來取向的...
點閱: 95 下載: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哲學博士 經歷: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教務長、臺北市私立開平高中副校長、天主教聖母聖心會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任心理輔導師 教心所是國內培育諮商心理師少數的獨立系所。本所以心理諮商與學習輔導並重的「多元建構」為主要發展方向。所裡的師長,具備有教育心理、學習策略,以及諮商輔導(家庭與伴侶諮商、表達性藝術治療、後現代治療、企業諮商等)等專業與實務經驗,除基礎專業助人之能的培育之外,更能提供學生展現多元創新的學習展現。 我相信「人只能成為自...
點閱: 93 下載: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大學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前所長、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理事長、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前常務理事、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理事 陳建甫副教授兼任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新南向與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博士,曾經擔任未來學研究所所長。陳建輔關注中國社會問題、城鄉與區域發展,目前關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台灣新南向政策,美國印太戰略、以及東南亞與南亞各國的選舉制度,他也參與台灣公民社會、民間組織經營與擔任國際觀選員。目前擔任台灣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學會理事長,台灣民主基金會董...
學歷:西班牙拿瓦拉大學傳播學博士、西班牙拿瓦拉大學新聞學碩士 經歷: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秉持本系培育多元發展之西班牙語菁英為使命,強化系所的特色教學,推動翻譯、商務、旅遊、華語教學、文化等五大領域的修課方向,搭配學分學程、接軌企業實習與未來職場連結,拓展國際移動學習,期能培育具實務能力及就業競爭力的西語專才。同時營造優質的教學氛圍,增進專業學術交流,激盪出豐碩的研究成果。以熱情感染全系師生,一同攜手努力,為系所的永續發展努力前進。 ...
點閱: 149 下載: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資訊管理學碩士 經歷:淡江大學國企學系系主任、淡江大學資軟學系系主任、淡江大學資通學系系主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顧問、世界銀行東亞研究所諮商分析師 持續扮演好碩士專班學生與系所溝通的良好平台,橫向聯繫與整合各系所資源,促進效能的學習環境。透過跨校與跨系所活動與競賽活動的舉辦,培養同學競爭與合作的同時並進思維,促進團隊合作精神、組織創建與組織領導能力。也希望透過學習平台與跨校關係的創建,讓更多的創意與合作更加順暢,並提升整體學歷...
點閱: 111 下載: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 經歷: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個人將秉持承先啟後的精神,努力培養學生在行政、政治與法律三個領域的專業能力,未來進入職場後,或者成為優秀的公務員,或者在非營利組織或民間單位,成為和政府打交道的橋樑。此外,我也希望系友成為在學同學的堅強後盾,使本系在不斷的變局中進化與成長。 ...
點閱: 97 下載:
學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都市暨區域規劃學群碩博士、美國堪薩斯大學都市計畫碩士 經歷:開南大學空運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面對少子化的衝擊,本系將持續以實務特色屬性持續延伸發展。鼓勵師生在智慧運輸科技與運輸研究交流等相關領域持續與國際接軌,提升本系師生專業素養,並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提升正向能見度。此外,亦將致力於加強畢業系友間橫向聯繫,以及系友與在校生縱向升學就業經驗傳承與導引發展,發揮大手牽小手精神,緊密系所內外連結。 ...
點閱: 98 下載: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淡江大學統計學系講師、社團法人中華商管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協會理事長 本系所在歷任主任的努力下,已奠定良好之基石。在系務方面,配合學校政策,完成校方訂定的目標。在教師方面,除了鼓勵老師多多發表研究論文外,也冀望教師申請科技部大專生研究計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產學合作…等相關研究案,提升研究動能。在學生方面,除了輔導同學繼續升學外,另著重於未來職涯發展的輔導,在技能培訓上,結合系友的力量,招募業師來培訓學生數據分析技能,培養學生在統計實務應用的...
點閱: 101 下載: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保險組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碩士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EMBA課程助教、實踐大學兼任講師 本系為全國最早成立的保險學系,感謝本系師生及畢業系友的努力與支持,為系務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風險變幻莫測的情勢下,本系將以發展全方位風險管理為方向搭配相關保險課程,達成訓練專業保險人才之目標。未來也會持續推動產學合作,持續實施保險實作、企業導師制度、保險實務講座、證照輔導課程等措施,以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
點閱: 99 下載:
學歷:美國曼菲斯大學財務金融博士(Ph.D.) 經歷: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 以本校國際化、資訊化及未來化,三化為本,在本校優良的學習環境、本系嚴謹的教學師資及財金系悠久的系友傳承下,培育未來職場上財務金融的菁英人才。...
點閱: 113 下載: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國立臺灣電機工程學士 經歷: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中華電信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有鑑於近年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雲端計算、物聯網(簡稱「大智移雲網」)之發展趨勢,鼓勵教師們開設對應之課程,並積極延聘專業師資,以強化學生學習成效並帶動研究成果。此外,蘭陽校園資創系預計於110學年度成為本系全英語學士班,將與全系教師們共同努力建立該班特色,打響名號以吸引優秀學生就讀。 ...
點閱: 155 下載: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碩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淡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員 系主任擔負學校、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橋梁,並規劃系所發展方向,期望激發豐富的學習成效、學術表現與研究成果。以本系所特色延伸發展,鼓勵師生在綠色製程、能源科技、分離技術與光電材料等領域與國際趨勢接軌,提升本系的知名度。由教師的課程規劃與教學精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發展潛力,讓學生朝向目標前進並提升就業競爭力。 ...
點閱: 103 下載: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機械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研究員 機械為工業之母,機械系課程設計與產業趨勢緊密結合,目前分「精密機械」與「光機電整合」兩個組,創系以來已經培養超過8300位系友。工業革命以來一百年間,機械工程一直為不同產業的轉型提供必要的生產技術與設備;未來工業4.0時代,我們機械系也不會缺席,將在「智慧製造」技術上持續扮演培育產業關鍵人才的角色。 ...
點閱: 7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