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5 NO.1112 B 智慧財產權Q&A
◎試試看您能不能答對: 1.( )到攝影展上,拿相機拍攝展示的作品,分贈給朋友,是侵害著作權的行為。 2.( )小花使用翻譯軟體將一篇英文文章翻譯成中文,小花對該篇文章有著作權。 3.( )著作權包含著作人格權和著作財產權二種。 答案:1.(○)2.(X)3.(○) 2.使用翻譯軟體所翻譯之文章不具原創性,非屬著作權法所保護之「著作」。...
點閱: 122 | 下載:
2020-10-18 NO.1112 A 人物短波
本校國際事務與戰略所博士班學生林良蓉原任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臺美會)前主委,今年6月15日由總統府核定,接任我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副代表,林良蓉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碩士,2018年2月起擔任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2019年6月改任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委,現轉任WTO副代表,因工作關係駐瑞士,林良蓉曾擔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國際組織WTO法律諮詢中心律師、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法律顧問等,能力備受肯定。(文/舒宜萍)...
點閱: 170 | 下載:
2020-10-18 NO.1112 A 翰林驚聲
時間:109年9月28日下午2時 地點:傳播館O202 主講人:《遠見雜誌》總編輯李建興(大傳系校友) 演講題目:我的記者人生 一則好的新聞,必須包含7大元素:1.誘人的題材。2.堅強的卡司─尤其在現今網紅崛起時代,卡司變得更為重要。3.完整的橋段─文章結構必須分明,讓讀者便於閱讀。4.高明的運鏡─文筆除了流暢更要精彩。5.唯美的場景─配圖配表,吸引讀者閱讀。6.精彩的爆梗─獨家觀點是最大賣點。7.犀利的觀點─須思考如何在不違背真實度前提下,擇一面向切入呈現,決定了報導的獨特性。 ...
點閱: 119 下載:
2020-10-18 NO.1112 A 智慧財產權Q&A
1.( )廣告文宣中可以擅自使用別人的文章或照片。 2.( )音樂著作的詞與曲係屬兩個獨立的著作,如果都要利用,應分別取得詞與曲之著作財產權人的同意。 3.( )流行歌曲屬於著作的一種,受著作權法的保護。 4.( )利用德國人的音樂編曲,不必徵求著作財產權人的同意。 5.( )我們到表演場所觀看表演時,不可隨便錄音或錄影。 答案:1.(X)2.(○)3.(○)4.(X)5.(○) 說明 1.在廣告文宣中利用他人著作,必須經過同意或授權。 4. 我國於91年1月1日加入世界貿易...
點閱: 108 | 下載:
2020-10-12 NO.1111 B 當期期刊
1111B期...
點閱: 124 下載:
2020-10-11 NO.1111 B 人物短波
本校文錙藝術中心主任、書法家張炳煌教授為桃園蘆竹新建的龍德宮書寫對聯,作品成為宮廟的主要藝術。龍德宮於3年前開始興建,10月6日舉行安座典禮,除了浮雕藝術,及從高速公路即能瞻仰的金銅媽祖神像外,最吸睛的就是宮廟中遍布書法大師張炳煌的作品,包含兩副通天柱在內共26副對聯,及大門上正面匾額的「桃園龍德宮」魏碑書法。張炳煌描述現場:「大殿通天柱上對聯每字達40公分,氣勢雄偉、各幅對聯作品,則以不同字體書寫,陽刻於石材柱上,充分彰顯各字體功力非凡,足以傳之千古,是宮廟的宗教文化結合書法藝術的典範之作。」...
點閱: 169 下載:
2020-10-11 NO.1111 B 智慧財產權Q&A
◎試試看您能不能答對: 1.( )未經作者的同意,可以將其信件公開發表。 2.( )網路上有許多網友分享到世界各地旅行時所拍攝之照片,既然已經放在網路上,便可以隨意使用照片。 答案:1.(X)2.(X) 1.未經著作人的同意,就將其著作公開發表,會侵害著作人的「公開發表權」。 2.從網路下載照片來利用,除非利用的方式能合於著作權法第44條至第65條合理使用的規定,否則都要先取得著作財產權人的授權或同意才可以利用。 ...
點閱: 85 | 下載:
2020-10-04 NO.1111 A 人物短波
國貿系校友戴學禮為本校基隆校友會前會長,也是為「銀髮價值再造」的私廚「食憶」素人主廚之一,被台北君品酒店中連續兩年榮獲米其林三星殊榮的頤宮中餐廳邀請,端出家鄉私房菜單,於8月推出「食家藏、憶難忘」充滿回憶的美饌套餐,大受好評。頤宮中餐廳共邀請7位樂齡主廚一同設計菜單,將記憶中家的味道及菜餚完美呈現,來自山東的戴學禮謙虛的說:「山東燒雞是從小吃到大的經典美味,能被米其林主廚相中,一起推廣家鄉味,非常開心。」(文/舒宜萍)
點閱: 251 | 下載:
2020-10-04 NO.1111 A 翰林驚聲
講者: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局長張其強(大傳系第二屆畢業校友) 時間:109年5月8日 地點:淡江大學傳播館Q408 我從台北市政府發言人轉戰新北市後,現在擔任觀光旅遊局局長一職,正強力推動的政策之一:「青春山海線」值得好好介紹,因為一項政策行銷並不是單一政府部門的力量可以完成的,需要各個局處同心協力將資源整合,才可以讓政策更有趣、多元化,在合作的過程中也能彼此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當時這項政策規畫集結了9個局處、橫跨新北8個行政區、啟動了22項工程、分布了35項計畫的青春山海線,顧名思義...
點閱: 275 下載:
2020-10-04 NO.1111 A 智慧財產權Q&A
1.( )如果你是一位著作人,你所創作的書、歌曲、圖畫、攝影等,都受著作權法的保護,別人不能任意盜印、盜版、抄襲。
點閱: 88 | 下載:
2020-10-04 NO.1111 A 淡江學術圈
資訊管理學系教授蕭瑞祥 學歷: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社群網路意見探勘、資訊策略與管理、資訊系統規劃、電子商務、商業自動化與電子化、知識管理、顧客關係管理、資訊安全認知、資訊安全管理(ISMS)、資訊服務管理(ITSM)、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雲端服務應用、IT治理、資安治理 經歷:淡江建邦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系主任、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中國嘉通資訊公司管理分析師、顧問、專業證照:巨...
點閱: 241 下載:
2020-09-28 NO.1110 B 當期期刊
1110B...
2020-09-27 NO.1110 B 人物短波
88年建築系碩士班畢業校友林仁德於7月1日當選國際扶輪社3523第五分區2020-21年度明星扶輪社社長一職,由資深戲劇製作人、國際扶輪3523地區總監阮虔芷帶領72位新任社長,舉行聯合就職典禮,未來將聚焦在相關的社區關懷服務上,明星社社長林仁德表示,8月26-27日在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由該地區新任社長們共同演出兩天「年輪交錯的黃金歲月」,以公益活動宣傳扶輪社,並將售票所得扣除費用後全數捐助作為「婦女乳癌防治」相關計畫,明星扶輪社也將持續深入偏鄉做公益,繼續照顧弱勢及失親孩童。(文/舒宜萍)...
點閱: 96 | 下載:
2020-09-27 NO.1110 B 教師節特刊
【記者劉江專訪】「看見學生優質的一面」是資傳系副教授陳意文秉持的教育精神。過去11年的教學經歷,對她而言,是個不斷調適、不斷學習、教學相長的過程。她觀察到:相比過去,現在企業招聘更重視學生的實戰經驗,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學歷高低。因此她認為:「大學作為教育的最後關卡,四年的訓練需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外,更要懂得如何在職涯中應對進退。」
點閱: 171 下載:
【記者李沛育專訪】「如果學生因我的幫助而有所成長,這是讓我感到最開心的事。」日文系副教授富田哲獲教育部109學年度資深優良教師獎勵,分享在淡江這20年來的感悟,他曾獲得104學年度專任教師評鑑優等獎,因為在學生時代研究語言教學,專長為臺灣史及語言學研究,即使已經教書20年,他說每學期第一次進教室時,仍有些許的緊張與亢奮,這份始終如一的熱情讓他受到無數學生的愛戴。
點閱: 216 下載:
【記者鍾明君專訪】「不要追悔過去,不要憂慮未來,把握現在!」榮獲教育部109學年度資深優良教師的體育處教授洪建智,在本校已任教30年,不僅在教學上有亮眼的成績,他曾榮獲2018第七屆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二十四式太極拳架個人賽男子樂活組第四名,他笑著說:「明年滿60歲,我想要在學校開設太極拳課程。」
點閱: 528 下載:
【記者廖宜美專訪】於民國69年8月來校,統計系教授吳錦全40年來堅持以方正自身、圓融活化的方式教導學生,今年獲頒教育部資深優良教師獎,吳錦全感慨表示:「一回神就40年了,好像做夢一樣。」
點閱: 350 下載:
2020-09-27 NO.1110 B 【109學年度新任二級主管介紹】
學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機械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主任 淡江是全國綜合型大學中第一個成立人工智慧學系,即將於110學年度開始招生。理念是奠立人工智慧的大學部專業學程,向下銜接高中的人工智慧科普教育,向上結合研究所的理論與技術研究。本系將規劃數據工程、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等核心領域,建立優質的教學與研究環境,培養學生具備跨領域及創新能力的人工智慧專業人才。籌備處這年度的工作重點包括延攬專業師資、規劃學系課程、辦理招生作業等。並且將開拓與相關產業的合作,以及進行國際相...
點閱: 149 下載:
學歷:淡江大學英文系學士 經歷:淡江大學教務處招生組組員、淡江大學國際暨兩岸交流組組員 期許自己能和本組成員共同努力,完成以下目標: ※交流業務數位化:推動交換生線上申請及建立姐妹校資料庫;思考與姐妹校虛擬交換、交流的創新合作。 ※雙聯學位制度化:整合其申請流程,讓同學更清楚作業程序,而能增進本校招生宣傳效益。 ※團隊合作品質化:發揮全員參與,持續改善的團隊合作精神,為全校師生服務。...
點閱: 121 下載:
學歷: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歷:淡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科技部、教育部研究計畫主持人、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主持人 ※提升數位學習品質:強化數位學習課程之推廣、檢核、服務與支援機制,提升遠距教學、以實整虛、磨課師與開放式課程的質與量。 ※維護教室教學設備:發揮有限人力及經費資源,維護與更新多媒體教室教學設備,持續評估導入可提升師生教學互動之教學設備。 ※推廣雲端網路服務:與資訊處各組共同合作,設計協作編輯、文件共享、同步視訊等雲端服務之應用模式,推動少紙化會議,提升行政效...
點閱: 8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