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NO.1203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黃柔蓁淡水校園報導】應用數學與數據科學系教授林千代憑藉多年來對教學的熱忱與創新,榮獲本校教學特優教師。她提到自己更偏愛教授結合應用的課程,讓學生透過實作來加深理解。相較於紙上談兵,她喜歡結合應用,讓知識活起來。
點閱: 108 下載:
2024 NO.1202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陳浩專訪】「教學就是一個靈魂影響一眾靈魂。」談起教學理念,會計系教授張瑀珊教授眼中閃著熱誠的光芒。榮獲教學特優教師的張瑀珊,教學生涯15年以來,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靈魂,「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個靈魂與一眾靈魂的互動與影響,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老師影響著學生,學生同樣也在塑造著老師的世界。」
點閱: 169 下載:
【記者吳沂諠專訪】「教書為我帶來喜悅,享受當老師也是一種快樂的選擇。」榮獲111教學特優教師的外交系副教授陳建甫,從眼神、表情與手勢,無一不流露出對教學的無比熱忱,舉手投足間,充分傳遞出27年來在教學上的付出與收穫。他謙虛表示,自己並非一開始就擅長教學,曾歷經挫折,也常向前輩們請益,他感謝學校給予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機會,更感謝一路上相互扶持的教師同仁們,以及支持自己的學生們。
點閱: 316 下載:
2024 NO.1201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吳映彤專訪】「教育不管在哪個領域,都不應侷限在知識的傳授,更需要的是探索與發現。」榮獲教學特優教師,體育教學與活動組教授黃谷臣致力於以實際操作體驗,培養學生面對未知的勇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應未來的挑戰。
點閱: 146 下載:
2024 NO.1200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林庭安專訪】「每次獲獎都覺得是受到學生肯定,也是我持續推動教學革新的動力。」日文系副教授王嘉臨真誠地說道。103學年與108學年度獲得教學優良教師,111學年度更獲得教學特優教師,屢破自己紀錄,證明她持續在教學上的精進努力。
點閱: 188 下載:
2024 NO.1197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黃茹敏專訪】機械系教授楊龍杰榮獲111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在淡江任教26年,桃李滿天下的他,帶領過的研究生近100位,其中有6位博士生,目前已成為教授、總經理,成績斐然。他分享:「當教師的體驗非常多采多姿,也能發展自己期許的研究生涯,把學生教到夠優秀是最大成就。」他很樂意當學生的明燈。
點閱: 171 下載:
2024 NO.1176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黃柔蓁、舒宜萍專訪】歷史系助理教授蔡育潞榮獲110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獎,對於一位到淡江任教才4、5年的年輕老師,娃娃臉又笑口常開的蔡育潞,曾經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大學教師的職務,後來發現:「能和學生知無不言的交換學習心得,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對於能第一次就獲得這麼珍貴的獎項,他謙虛回應:「一切都是運氣太好。」
點閱: 572 下載:
2023 NO.1175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彭云佳專訪】「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很重要。」是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李文基的教學理念,有著令人羨慕的娃娃凍齡臉、迷人港腔,108學年度進入本校任教,109學年度即獲優良導師,110學年度連續獲得教學特優教師和通識教育優良教師,屢破自己紀錄。
點閱: 576 下載:
2023 NO.1171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王薇婷專訪】黃貴樹身兼教學與活動組組長,坦言獲獎後感到壓力特別大,學校內教學有成的老師非常多,他將這項獎成為自己努力向前的動力及助力,未來也會往教學創新的方向邁進並持續精進自己。
點閱: 466 下載:
2023 NO.1170 教學特優教師
【舒宜萍專訪】任教15年的蔡瑞敏,臨危受命於10月5日接下英文系代理系主任一職,上周才剛發布人事命令,她已確認未來「招生」是最重要的使命,在各種語文學習都可能被科技取代的前提下,她得讓學生進到英文系,學得流利語文能力之外,於投入工作前,在淡江學到一身本領,打造屬於自己的職場優勢。
點閱: 763 下載:
【記者謝采宜專訪】「以實作帶領學生了解背後的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榮獲110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機械系教授李宜勳運用技職體系的扎實訓練,與己身專長,將人工智慧或程式相關領域導入機械系,使學生們能就「智慧製造」,這一當今熱門的主題,著手進行更多的教學與研究。
點閱: 444 下載:
2023 NO.1169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方亭筑專訪】「不干預學生的決定,我只做學生的安全網。」當研究所的學生歷經充足準備,一步一步拿下國內論文發表的肯定,卻擔心能力不足、害怕失敗而決定放棄前往美國發表論文的機會時,林志娟對學生說無論發生甚麼事,我幫你擋著;當進學班的學生多次經歷考試失利,對生活喪失熱忱、渾噩度日時,林志娟鼓勵學生報考校內預研生,翻轉技職體系出身,成為投資研究專業,重拾信心。
點閱: 558 下載:
【記者吳岳軒專訪】「當我是一位老師,過去我曾做的任何喜歡的事、得到的任何一項證照,乍看之下和教學好像是沒有關聯的。但回到設計課程時,所有曾經做過、曾學習過、有興趣的、經歷過的成功與挫折,都會對今天的課堂,有所連結和影響。」教學科技博士、專職大學教授,顧大維卻擁有戶外體驗教育引導員、攀樹教練、中餐技術士和游泳教練等不同證照,看似與大學教授相去甚遠的跨界能力。
點閱: 433 下載:
2022 NO.1156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姚順富專訪】「老師應與學生建立對等關係,與學生一同學習新知識。」榮獲109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教科系助理教授鍾志鴻自小理想就是當老師,在高中時期,家住屏東,曾想考本校教科系就讀,但是當時因故錯過,沒想到時光流轉,兜兜轉轉竟然回到淡江教科系擔任教師,鍾志鴻開心地說:「這就是緣分。」
點閱: 742 下載:
2022 NO.1154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黃庭瑀專訪】一頭微捲黑髮,身穿粉色牛仔外套,帶著細框眼鏡,語帶溫柔且親切,是榮獲教學特優教師企管系教授汪美伶,在杏壇闖蕩近20年,從眼神中流露出對教學的執著與堅持,她改變對教學的看法,更找到對教育的熱忱。
點閱: 701 下載:
2022 NO.1150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王薇婷專訪】王元聖已於本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逾20年,認為教學中需要鞏固與持續提升自身能力,他已獲美國德州聖道大學教育學博士,為了在訓練中協助同學避免運動傷害,王元聖考進臺大醫學院,正攻讀第二個物理治療博士學位,在提升自我的同時,希望教導學生更專業的知識。
點閱: 973 下載:
2022 NO.1149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蔡銪晟專訪】「重要的是並非學了多少,而是所學有無用處。」獲得教學特優教師榮銜的林佩蒨,很在意學生學習的反應,會不會處理資料、會不會用模型?不是只有考試,要能好好運用各種技能,隨時做中學。
點閱: 808 下載:
2022 NO.1148 教學特優教師
【記者邱若惠專訪】「老師要做學生忠實的反對黨。」榮獲109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大傳系教授紀慧君也是文學院院長,引導學生提出批判觀點,打破既有思維模式,教學生尋找新的看法,發現多元呈現方式,讓他們有更宏觀的思維,在現有狀態下才能進步。
點閱: 747 下載:
【記者林雨靜專訪】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教授干詠穎,是一位開朗又風趣的音樂老師,留著一頭俐落精靈短髮的她,熱愛音樂,也樂於分享音樂,教學認真。曾擔任過通核中心中心主任,在本校任職將近20年,一直秉持著教學熱忱,將音樂與藝術帶到所有學生面前,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真正的欣賞藝術之美。
點閱: 945 下載:
2017 NO.1037 教學特優教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獲得104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的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楊維斌的座右銘,也是他勉勵每屆學生的一句話,他長於時脈電路、低功率數位IC設計、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等研究領域,對教學抱持熱忱的他說:「將來若想從事IC設計,我的課程是必備基礎,因此把學生教會會帶給我很大成就感。」
點閱: 997 下載:
2016 NO.1004 教學特優教師
「給予學生表達意見的機會,不妄下個人價值判斷。」是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月霞一貫的教學風格,榮獲103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的她謙虛地表示,這項榮譽使她也能從學生的回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及人格特質。
點閱: 891 下載:
2015 NO.965 教學特優教師
「嗨!不好意思,剛剛還是忙於處理學生的問題……」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苦笑,獲得102年教學特優教師的資創系助理教授惠霖(圖左後三),總是兢兢業業地教學、真切地關懷學生,她說,當初放棄在中科院的工作,回到母校教書,主因是她喜歡學習新事物,「大學教師的身分,push我不斷努力學習,不只在資訊專業領域,我也一直學習和調整與年輕人溝通相處的方式!」
點閱: 1107 下載:
2015 NO.964 教學特優教師
「如果要培育將來的中學老師,一定要走入中學現場,只關在大學教室裡面,是沒有辦法當一個好老師的。」這是甫獲102年教學特優教師的師培中心助理教授陳劍涵的想法,語氣和緩卻堅定。
點閱: 1437 下載:
2015 NO.962 教學特優教師
儘管是中午用餐時間,一推開門,仍可看見資管系教授黃明達在研究室裡給予研究生們建議。近30年來,無論是政府單位、資訊產業界、公學協會等,皆能看到他的身影,但黃明達還是喜歡當老師。至今,每到教師節前他都會與學生們餐敘,其中不乏已畢業20、30年的學生。
點閱: 1430 下載:
2015 NO.960 教學特優教師
在日本筑波大學的課堂上,曾有一名教授分享:「讓身體已出現問題的人康復,是作為醫生神聖的使命;但將身體完全健康的人,再雕琢形塑,使之登峰造極,這就是老師偉大的使命。」當年,坐在臺下聽課的留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啟發,留學生歸國後,也成為一名老師,一教就是30年,他是日文系副教授劉長輝。
點閱: 1265 | 下載:
2015 NO.958 教學特優教師
牆上是芝加哥公牛隊的海報、架上擺著與家人的合影,辦公桌旁還停放一輛腳踏車,化學系教授徐秀福的研究室擺設如同他的為人一般令人感到愜意。個性熱情,交友廣闊的他說,「我上課最喜歡與學生互動,學生需要多發表才能拿到基本分數。」他會記住班上每一人的姓名、臉孔與特質,甚至從學期第一堂課就開始辨別哪些同學個性活潑外向、哪群人又內向寡言,日後再分配與之對應的化學題目。原來老師點名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是經過縝密思考的。
點閱: 1517 下載:
2015 NO.957 教學特優教師
中文系助理教授林偉淑謙稱自己能獲得102學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殊榮是份幸運,擁有一副清脆甜美嗓音的她,自從把教書作為志業以來,最初與最終的心念,是希望同學們在這一門課當中,能夠有所收穫,在成長之餘,更學會思辨與自省。
點閱: 1531 下載:
2014 NO.954 教學特優教師
西元1992年,冷戰結束,此時的美國因蘇聯解體而大砍國防預算,正值經濟衰退期,一位剛從德州農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的32歲青年眼看就業市場蕭條,決定返臺發展,選擇母校任教。光陰荏苒,22個年頭過去了,他就是電機系教授江正雄。
點閱: 161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