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NO.1186 113學年度新生特刊
歡迎大一新鮮人,本報特別企劃,邀訪3位優秀校友分享大學生活與勉勵話語,作為大家的暖心開學禮。還有更多校友的經驗分享和親切提醒,快來掃描QR Code喔!
點閱: 1241 下載:
「小時候夢想要當個浪漫的美術老師,沒想到竟在公職體系服務近30年。」曾任職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社教司/技職司/高教司,更擔任新北市教育局長/文化局長/副秘書長。一路走來,雖然沒成為夢想中的美術老師,卻有機會參與教育、藝術、文化政策的規劃與執行。
點閱: 919 下載:
「我很早就確定未來要走資訊這條路。」選填大學志願時,被淡江積極建構資訊環境的魄力所吸引,因此果斷選擇就讀資管系。這個明智的抉擇,讓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2002年受到電算系大學長酆隆恭延攬加入精業公司、2004年受同系學長林春慶推薦進入台灣微軟服務,直至2021年離開台灣微軟專家技術部暨微軟技術中心總經理的職務,加入遠傳電信擔任資訊長暨執行副總,保持熱情在資訊科技產業持續前進。
點閱: 1031 下載:
我就讀淡江大學時,最大的轉折點就是「從法文系降轉至大傳系」。當年入學管道不多,因分數落點選擇法文系,但考量家庭經濟無法支應出國學習,未來發展恐受限。又見媒體解禁風潮,記者需求大增,毅然決然轉系踏入傳媒領域,開啟日後成為編劇與導演的契機。
點閱: 781 下載:
2023 NO.1167 112學年度新生特刊
歡迎大一新鮮人,新生特刊四版特別企劃,邀訪傑出校友提供學習經驗與鼓勵,作為大家的暖心開學禮。更多校友回顧來時路和親切提醒,快來掃描QR Code看看吧!
點閱: 1743 下載:
「不斷地進入全新領域,明白自己能力不足,持續學習以提升自己。」這是我30多年來不曾中斷的事。我原就讀東南工專電子工程科,服兵役因擔任預官接觸文書業務,因此報考公務人員初等考試,開啟了公職之路。當時認為成了公務員,應加強行政領域的知識,便插班進入淡江公行系夜間部,開始過著白天上班、晚上進修的生活,並在大三時考上高考,而後更成為公行系碩士在職專班的第一屆學生。
點閱: 836 下載:
恭喜各位學弟妹們進入一所企業界最肯定的大學!不管淡江是不是你的理想志願,如果能做對以下七個建議,相信將引導你走向他人無法企及的成功。
點閱: 1344 下載:
當年選填大學志願時,電腦科技尚未普及,淡江就已積極建構資訊環境,因此吸引我選讀一個未來的科系—資管系,這個抉擇引領我一生的職涯發展,一路從Oracle(甲骨文)、IBM、Dell、SAP,到NEC,我認為是命運的安排,也是最好的決定。
點閱: 1765 下載:
說起我與淡江的緣分,就像命中注定般,自由開放的學風、高中摯友們就讀淡江、親姐姐也嫁到淡水,所以選填大學志願時,自然而然就選擇淡江。入學後,大一、大二積極玩樂團,活躍於校園內外,大三、大四則和同學竭力準備考試,進入理想研究所,皆為我日後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點閱: 989 下載:
2022 NO.1146 111學年度新生特刊
人生有各種際遇,當下的每個決定,往後都會有不同的發展。師專畢業後,我在新北市淡水區的中泰國小服務,因地緣之便和同事的鼓勵,報考了淡江大學公行系,以國小教師及大學生的雙重身分,開始過著白天教書、晚上進修的充實生活。
點閱: 2259 下載:
「心存善念,廣結善緣」是我從念碩士班到教育職場,一路走來的信念,當年與教師、同學培養出深厚情誼,未來不論從事什麼工作,總是在服務別人後,自己也獲得更多機會。建議學弟妹重視課業、參與社團之餘,也應保持運動和閱讀的習慣,因為運動讓人身體健康、精神抖擻,更有追夢的本錢;常閱讀偉人傳記、歷史故事,透過「以古鑑今」,吸納成功經驗,從別人的經歷增長知識和見聞。
點閱: 2314 下載:
我是淡水人,學生時期常到宮燈教室走走,對淡江大學特別有親切感。在就讀專科學機械時,老師的一句「未來是電腦的時代」,引起我對電腦極大的興趣,我開始買書自學,每日的學習模式為白天學機械、晚上學電腦,當時電腦資訊相當有限,只能盡力尋找各種管道學習,淡江資管系教授黃明達的著作,更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因此我很想插班讀淡江電算,可惜只考上夜間部,後來就讀東吳電算系。
點閱: 1498 下載:
「人生沒有被幸福的幸福,只有自己爭取的幸福。」我從小就有很多天真浪漫的想法,很愛說話,所以大學選讀大傳系,因熱愛寫作,得過台灣省巡迴文藝營文學獎散文組評審獎、五虎崗文學獎新詩組優勝,研究所時出版第一本書,被一位導演欣賞,找我去寫劇本,於是意外走上劇本創作之路,其中《未來媽媽》同時入圍第56屆廣播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以及亞洲影藝創意大獎「最佳原創劇本」。
點閱: 1794 下載:
2021 NO.1135 趨勢巨流河
本校於12月3日舉辦「110學年度有蓮獎學金頒獎典禮」,有蓮獎學金為管科系校友徐航健以其母親為名捐款1.2億元所成立,希望藉此助學學弟妹,透過遴選程序共有83位獲得此獎學金,本報特將當天頒獎情形,專題介紹分享。(攝影/鄧晴、陳國琛)
點閱: 1713 下載:
2021 NO.1132 趨勢巨流河
本校於11月6日之71週年校慶中,由校長葛煥昭頒授名譽博士學位證書予穩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會計系校友陳進財。陳進財對於臺灣產業及社會貢獻良多,除帶領穩懋企業突破困境,並不遺餘力提供母校教學資源培育學弟妹,本報特將當天表彰情形,專題介紹分享。
點閱: 2317 下載:
2021 NO.1127 110學年度新生特刊
「回想起在淡江電算系(現資工系),以及大陸所碩士在職專班的這段求學時光,儘管身兼國小教師與大學生的雙重身分,我仍堅持把握時間完成學業。」受限正職工作的時間以及對資訊工程興趣,使我捨棄插班就讀大學日間部的錄取機會,選擇夜間部的淡江電算系,開啟了我白天擔任教師,晚上搭乘火車到淡水上課的充實人生。
點閱: 1603 下載:
「人生的路上有很多機會!首先,你要有能力看得到機會;第二,要有能力把握住機會;第三,更要有能力去創造機會給身邊的人,在生命中啟動這良善的循環。校園裡處處有寶藏,是否能夠抓住這些機會,就看你如何去爭取。」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並成為有能力創造機會的人,是我在淡江四年最大的收穫。
點閱: 1849 下載:
說起我與淡江的緣分,因當年選擇念工科,分數落點就在淡江,雖然想念電算系,後來錄取土木系,原本有些失望,在大一還有些迷惘時,選修了一門「未來學」講座課程,第一堂課是由創辦人張建邦親自授課,令我非常驚豔,他分享了淡江資訊化願景(學校花巨資購買最新最好的設備)及未來學發展情形,深闢的理論讓我開啟了人生另一扇窗,安心留在淡江念完土木系。
點閱: 1822 下載:
當初憑著對新聞的情有獨鍾,還有一點想坐上主播臺的虛榮,一心想進入傳播院所的最高殿堂-政治大學,但當年聯考一次定生死,考試失利只有將就和重考這兩種選擇。因為對傳播業的嚮往,捨棄原本可以考上的政大韓文或阿拉伯語文學系,以淡江大傳系第一高分錄取之姿,開啟我的大學生活。
點閱: 2692 下載:
2020 NO.1108 學生大代誌
「大學時光究竟要做什麼?」這是我初踏校園問自己的第一件事,當時的我是以五專生插大錄取會計系,便以考取「會計師」作為目標邁進,淡江大學地靈人傑且資源豐富,系上專業課程的養成相當扎實,大學時期的我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圖書館,於是畢業那年取得學位證書的同時也考到會計師執照,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
點閱: 2534 下載: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是我的座右銘,當年來臺求學,沒有顯赫家世,只因馬來西亞的大學實行種族配額(固打制),所以我在高中畢業後就到新加坡傢俱工廠做工,然而馬來西亞人在當地無法申請工作簽證,我每天僅能睡在工作檯上。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我決定與朋友尋找出路,正因為有機會來到淡江大學讀書,從此翻轉了人生。
點閱: 2388 下載:
我是在淡江長大的。因為離家近,我從國中開始就會到覺生圖書館看書、運動場跑步。淡江是一座沒有圍牆的校園,提供學習的環境,同時培育學生開放的視野。填報大學志願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淡江大傳系。
點閱: 2586 下載:
2019 NO.1090 108學年度新生特刊
「還記得聯考後,和朋友結伴到北臺灣各大學繞一圈,到了淡江,我們就在傳播館旁邊的斜坡追逐,還跑到運動場看夕陽,那時覺得淡水真的是非常美好的城市。」因為對淡水的嚮往,捨棄原本可以考上的政大、東吳和輔仁大學,下定決心要讀淡江大傳系。
點閱: 2209 下載: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淡江人」當時的校長——創辦人張建邦在入學典禮解釋校訓「樸實剛毅」是我在淡江最印象深刻的一堂課。我畢業於電算系(現資工系),憶起淡江求學期間遇到了許多良師,首次全英文課程就是由陳惠美老師授課、當年系主任莊淇銘教授活潑的美國式教學風格、呂季龍教授將人生哲理編進課程中,讓我獲益良多。
點閱: 1599 下載:
「四年光陰,你如何應對每位良師益友與敵人的出現,學會善良、堅強、韌性、有夢想、更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我畢業於中文系,自小知道自己的興趣是閱讀、寫作,小學立志當記者,因此上大學時,我就相當明確訂立要趁大學時期累積個人專業和履歷的志向。為此,大一開學我便主動到《淡江時報》應徵派報生,大一下學期就考進淡江時報當記者,大二到《中國時報》實習,之後主動要求擔任特約記者。大三、大四、碩一、碩二,我陸續到電視台、網路媒體、雜誌社工作,為的就是累積經歷、實力、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
點閱: 2227 下載:
「我認為在大學時期最重要的就是生活經驗的累積、享受與同儕相處,更要找到自己的興趣。」從小我就喜歡畫畫,加上很愛看樣品屋的平面圖,於是選擇了五專的建築科就讀。建築科較重技術層面,在畢業前,朋友送我安藤忠雄的作品集,無論是平面的設計或是空間的光影,都令我大開眼界。所以插班考大學,來到淡江建築系,就一頭栽進建築世界。
點閱: 2005 下載:
2018 NO.1070 107學年度新生特刊
我畢業於會統系會計組(現會計系),記得當年剛入學,系主任沈樹雄老師曾預言,「總有一天會計的工作會被電腦取代。」時至今日,電腦僅取代帳簿記錄和數字運算,卻無法取代數據分析和資訊判讀。會計學教我從數字中得到更多的資訊,對於公司的經營和監管有很大的幫助,我甚至認為靈活的會計在公司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點閱: 1965 下載:
我畢業於電子系(現電機系),回首大學時期,熱衷學習基礎知識,探索發展領域之餘,也在學習做人處事、訓練思考邏輯。直到進入職場,我還是會主動進修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等領域的課程,即使和工作領域不相關,我也不以為意,相信透過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涵養,等到需要運用時,便能快速投入其中。
點閱: 7457 下載:
「從大學到現在,我覺得我的人生充滿奇遇。一路上有太多變數,現在任職新北市新聞局局長,也是我當初絕對沒有想到會踏入的公職。」當年考進淡江歷史系,純粹是喜歡閱讀歷史故事,但如果將歷史變成一門學問或工作,對我而言相當有負擔,於是我毅然決然的轉系,也因緣際會考上大傳,一路接觸廣播、電視等傳媒課程,才開啟我對傳播的興趣。
點閱: 2300 下載:
「中文系的學習環境無拘無束,只要該修習的學分都拿到了,其餘時間我就可以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大學時期對臺灣史和儒家典籍很有興趣,也從中國哲學思想了解五四運動後的世代變化,我認為中文系學生應該要理解發展脈絡,為學習文學扎下基礎。
點閱: 2004 下載: